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云谷学校,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展示人工智能产品“智慧黑板”。 新华社记者 王靖摄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边疆地区要立足核心区位优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加快建设体现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赋能边疆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边疆地区应当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在“求新”“提质”“增效”中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求新”中推动边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发挥其动力源泉作用,关键在于“求新”。一是“新科技”。新科技意味着科技创新,更强调科技创新向生产力的成果转化,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链”。边疆地区要聚焦“八大产业集群”建设,以数智化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以区域战略发展为需求,整合宏观、中观、微观主体作用,汇聚各种创新资源,释放原始创新能力的集聚效应、再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构建开放的技术体系,培育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打造新型技术基础设施。围绕政府—市场—社会形成新技术和新产业的融合体。二是“新要素”。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数据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生产要素。边疆地区要以科技为支撑,加快布局数据网络。一方面,要加快算力网络建设,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算法,实现数据规模化。另一方面,要利用数据研发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实现对现实产品的更新升级。以信息流通带动资金、人才、物资的流通,增强生产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三是“新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能够通过数字化、自动化等技术手段,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边疆地区要重构数字化、智能化新业态。一方面,要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方向,瞄准区域发展的前沿技术。另一方面,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造升级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提质”中加快边疆地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边疆地区抢抓新质生产力的窗口期,需要“提质”,实现生产力的质变。一是“质量”。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更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进,实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式转变。一方面,要立足资源禀赋,依托生态旅游的吸引力,开展全域旅游,融合产业发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带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绿色能源体系,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持续深入开展环境污染整治和生态保护,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强化绿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积极打造绿色消费场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二是“质变”。新质生产力是要在传统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一方面,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同时,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引导资源配置,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能耗,开展碳减排行动,稳步提高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比例,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增效”中引领边疆地区经济发展质效提升。边疆地区抢抓新质生产力机遇期,需借助数智化技术推动大规模的物质生产,提升全要素的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一是“效益”。数智化驱动下的生产劳动更加彰显出创新性、动态性、全域性、交叉性的特征,以保证生产效益的提升。一方面,边疆地区要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加快重构数字化、智能化跨境电商产业链。构建新型数字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新设施和新平台,不断开拓市场。另一方面,要推动数据直接参与生产要素与价值创造和分配。利用数据要素促进数据相互融合,提高数据的边际价值,并在数据增值中实现自我增值。二是“效能”。新质生产力促进了生产的精细化、标准化、便捷化,推动劳动者和新技术建立多重联系,彰显数字化劳动作为整体的智能性。边疆地区要推动高水平开放,扩大经贸规模,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亚欧大陆产业链合作。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推动新型劳动分工,实现跨区域时空协同。打造新型劳动者,推动团队协作和跨界合作,使劳动力能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配置。打破企业之间、企业与产业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提高产业效能。同时,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大对数字化、智能化技能的培训力度,建立跨区域虚拟学习环境,利用数字平台实现终身教育。
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没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也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要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积极作用,把增进各族人民福祉、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最新数字技术,更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已经在突破时空限制、缩小区域差异方面展现出优势。当前,边疆地区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创新驱动尚未完全发挥作用,要适应新科技、新趋势,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基础上,推动各民族共享发展红利,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质生产力驱动数字经济,推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建立资源共享平台,降低生产要素的流动难度,解决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问题。另一方面,要带动新质生产力在民生方面取得的成果向偏远地区倾斜,在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中取得更明显进展。利用互联网、数字通信技术提供更广泛、更便利的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服务,补齐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的短板,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
在科技创新中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络空间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发生改变。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实现各民族心理互嵌、空间互嵌、情感互嵌。首先,凭借数字算法对用户兴趣偏好的捕捉,通过借助平台,以短视频、直播等方式,突破距离限制,尤其是在国家重大节庆活动、纪念仪式活动中让各族群众获得参与感和在场感,增强中华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其次,通过对用户点赞、转发、评论、发布的内容刻画出用户特征,准确把握用户的兴趣偏好与思想动向,精准推送用户喜闻乐见的内容。例如,可以向边疆地区的农民群体推送三农、教育、医疗等相关内容;向各族青少年群体推送有关中华文化、民族团结教育等相关内容。
在产业转型中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识。新质生产力是引领和重塑传统生产力,实现价值指向变更。从传统的追求GDP数据增量转向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凝聚起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识。一是要以科技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建成一批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区。同时,传统产业要改造升级,让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促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一手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新能源发电基地建设、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等新产业。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聚焦油气勘探开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领域,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二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生产力,发展壮大绿色经济。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旅游开发中兼顾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管理与全程监控,强化生态修复,有效防范和降低环境风险。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王琪)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