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从非遗的基本概念、具体实践、存在问题及相关对策方面等进行了学术梳理和学理分析,全面介绍中国丰富而独特的非遗资源,深入阐述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系统总结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是一部了解中国非遗保护发展历程的作品。
21世纪兴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维护人类的整体价值和长远利益而开展的一项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工作。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标志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世界各国参与的非遗保护工作已经达到新的阶段。中国作为非遗资源大国,积极投入到这项工作中。2004年,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我国成为全球率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国家之一。20年来,我国始终坚持贯彻《公约》精神,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非遗保护成为中国文化建设事业中的一大亮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序言中指出,20多年非遗的保护,是在真正的创造者群体里进行的,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人民”观念的延续与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倡的“民主”精神的弘扬,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表征。
该书作者马盛德是中国非遗保护20余年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曾深度参与国家层面的非遗保护工作,在非遗的实践、管理、研究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历。该书源于作者十余年来在全国各地百余场讲座的讲稿,典型而生动的案例解读和分析是该书的一大特色。读者从中不仅可以欣赏到我国丰富而独特的非遗,还可以了解到20年来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
作者:马盛德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2016年11月30日,马盛德受文化部党组的委派,以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在此次会议中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