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器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以云南鹤庆县新华村为例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杨素 发布日期:2024-07-2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草海镇新华村地处茶马古道必经之路。当地长期的贸易传统,不仅促进了各民族经济生活深度交融,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金属锻造技艺。新华村银器产业的历史积淀与创新发展,带动乡村人口由流动型向在地型转变,推动了乡村高质量发展。

  从“小炉匠之乡”到“中国银器第一村”

  “小锤敲过一千年。”新华村金属加工工艺拥有上千年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南诏时期。明代,中央政府在云南积极发展屯田,大量中原人口迁入今鹤庆地区,促进了边疆与中原技术文化交流。至晚清时期,鹤庆已拥有较为发达的金属加工工艺。清光绪《鹤庆州志》将锡箔纸、针、铁锅等列为特产。鹤庆金属加工工艺的积淀,为鹤庆银器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

国家级非遗项目鹤庆银器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寸发标在制作银壶。 来源:鹤庆县人民政府网站

  “中国银器看云南,云南银器看新华。”新中国成立后,新华村匠人赴滇西、滇南等地走村串寨做手艺,形成流动性的“小炉匠”生计模式。改革开放初期,新华村匠人赴四川、西藏、青海等省区开拓银铜器市场,奠定了新华村银器产业发展的市场基础。20世纪90年代末,在旅游业发展带动下,新华村流动匠人开始返乡发展手工艺产业,实现在地化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地方政府深入推进校地合作、非遗研培、文旅融合等,利用茶叶市场繁荣带动银茶器市场发展的契机,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

  截至2022年,新华村银器小镇拥有银器企业112家、个体工商户118户、市场主体(个体)579户,全村银器产业年耗银近300吨,年产值约26亿元。“鹤庆银匠”劳务品牌带动全县5600多人直接就业,间接带动全县从业人员9000多人。新华村银器主销西南、西北、北部等省区,以及东部沿海省份茶器市场、各景区市场,甚至跨出国门远销至日本、韩国、缅甸、泰国等国家。新华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银器第一村”。

新华村手工银壶。 杨素摄

  2014年,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截至2023年,鹤庆县共有银器锻制技艺非遗传承人81人,其中新华村有41人。新华村打造的特色手工艺产业,带动了本地以及周边区域农业、手工业、旅游业等多产业体系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手工艺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发掘传统文化资源,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华村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新华村银器产业创新融合汉、白、藏、哈尼、傣、阿昌等民族的传统手工技艺与文化理念,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丰富了手工艺文化。

  构建新型产业模式,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新老手艺人的不断探索,鹤庆县形成了集劳动力、资本、传统手工艺为一体的特色劳务品牌。新华村以传统手工艺为基础,发展家庭作坊、个体经营等生产经营传统,结合现代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创新推出“前店后坊”“散户+公司”“销售+体验”、电商销售、网络直播等经营模式,形成了“一村一业”“一户一品”产业格局。

  政校企三方联动,互利共赢。地方政府通过直接投资、政策扶持与引导等,打造银器文化产业园区与智慧小镇,建设数字化智能服务体系,奖补特色商铺,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品牌推介会等,促进产业培育;加强市场监管,共建共享诚信银器市场。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等高校聘请当地非遗传承人为客座教师,在村里开展教学实践,共同推动人才培养、产业创新等。本地龙头企业带动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把握市场需求,扩大银器生产规模,拓宽银器产业发展路径。

  融合多业态,激发乡村活力。新华村注重非遗传承与文旅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设计开发多品类文旅产品,推广特色美食、民居、歌舞等,建设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文旅基础设施。村内建成中国首家银器博物馆,培育了银器、铜器等手工加工坊和大师工坊,拥有特色餐厅、民宿、书吧、咖啡馆等,业态丰富。2023年,新华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银器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创新融合手工艺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入挖掘银器、服饰、歌舞、民居、火把节等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新华村特色人文景观。依托依山(凤凰山)傍水(草海)的地理条件,打造自然景观。整合优势资源,吸引人群、资本、技术等要素在地集结,加快旅游景区提档升级。

  重视产业人才的吸纳与培养。探索新型师徒传承机制,定期举办手工艺培训与竞赛,培养高水平人才。持续推进政校企联动,提高从业人员的研发能力与理论素养。定期举办乡村产业发展论坛、调研活动等,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推进银匠学院筹建工作,实现产业人才在地化培养,以人才集聚推动产业振兴。

  加强银器品牌的塑造与宣传。鼓励扶持手工艺者参加各类博览会、展销会,提升新华村银器的市场知名度与竞争力。推动银器产业与瓷器、茶叶、服饰等产业融合,与国际品牌合作。丰富银器品类,实现从日用品到艺术品全面覆盖。

  推动银器产业绿色发展。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立健全环境监管机制,严格把控银器生产中的污染问题,提升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扩大银器产业的同时,推动废水处理站等设施建设,推进银器加工废水高标准处理。

  以乡村产业振兴助推民族团结。创建各民族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建立完善互帮互学技艺提升机制。在银器设计中加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元素,以艺术形式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在产业发展中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