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算来,从求学到工作生活,我融入宁夏固原这座城市已经29年了。
正如林徽因所言:“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对我来说,一座固原城,一生固原情,恰是如此。
固原古城墙“靖朔门”,在这里可以“穿越”一座城的过去与现在。王猛摄
一
周末的一大早,我骑上一辆自行车,去看望母亲。多年来,周末单骑在固原城穿行,成为我的爱好和习惯。
从我居住的西南新区玫瑰苑,到母亲居住的开发区寇桥新村,短短一段路程,却有几个名称很有意思的社区和街巷。比如,长城社区、大原街、萧关路、丝路广场、羊坊社区等,这些让人深切感受到自己赖以生存的城市颇有古风流韵,更有边塞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在这里相互交融的文化气息。
骑行在大原街上,会让人不由脱口而出“薄伐猃狁,至于大原”那一声《诗经·小雅·六月》里的远古吟唱,还会不由得记起班彪、岑参、王维、王昌龄、林则徐、谭嗣同等人留下的有关固原的诗文和佳话。如果抬头,把目光投向郊区,朝着固原城南的六盘山余脉眺望,就会大声吟诵毛泽东那首斗志激昂的《清平乐·六盘山》:“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是的,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的固原城,在文学大河的上游屹立,或隐或现地贯穿着文学史的脉络。
骑行到高平街,这条街道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固原城最早是乌氏城,西汉时为安定郡郡治高平城,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浮沉。
在高平街南侧,是大片大片的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墓葬群,不论曾经多么显赫的王侯将相,如今都归于尘土。这里的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的文物鎏金银壶,手工技艺源自1500多年前的波斯萨珊王朝,代表了当时萨珊金银器雕刻、镶嵌、鎏金、铸造等工艺的一流水平,直接串联起了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和中华文明,在我国仅此一件,在世界亦属罕见。这件具有十足“国际范”的文物,见证了固原城曾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要冲,“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长安咽喉,西凉襟带”的重要地位。
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夫妇墓出土的鎏金银壶。 来源:宁夏文旅厅
二
当你自大的时候
不妨看看山川之间
我们的身影
特别是在
千年战国秦长城之上
我曾经写过一首题为《长城梁偶记》的短诗,表达对穿过固原城西一段古长城的敬畏。也曾在自己的散文作品《长城嵌城,或者城中长城》中这样写道:“我站在长城的脊背上。我在现代城市的某个制高点,舒目或者凝眉。来自大漠和中原的风同时向我吹来……我小心翼翼,生怕踩坏一段源远流长的文化史。”
多年在固原城生活,很多时候,我总喜欢到长城梁上去。上长城梁,适合在任何时候、任何心境,常发思古之悠情,最能回到内心,找到答案,解好当下之难题。
我常常给本地人或者外地人无不自豪地讲述固原的“双城”之美。
一般来说,长城总是与郊野、远方、边陲等词语相联系,但在固原,一段长达十余里的秦长城穿过城西,悄然形成古意长城与现代城市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长城嵌城”这么一道奇崛独特的新景观。
试想——一条龙蛇一样苍苍莽莽的长城,从群山中穿过,从一座颇具现代化气息的山城中穿过,从星星点点的园林古建中穿过,从我们栖居的家园穿过,这是一种多么撼动人心的景致。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柏油马路、广场公园、水系湿地与古长城有机融合,使固原城顿生古风和气势。我曾见过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组老照片,照片中的古城墙宏伟大气,护城河依稀可见,与远山浑然一体,顿时深深震撼于城市历史瞬间的苍茫之美。
真是“双城”成韵啊!
我们把目光再投向老城区的靖朔门、和平门以及其他一些零星分布的固原古城遗址,这样一座古老而现代的山城,就像“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也若一位标致的少女穿着经过量身裁剪的新古典风格装束,给我们展示一种别样的风情。
三
仁者爱山。在固原城,登完长城梁,古雁岭是必须要去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相约雁岭不遗憾。
古雁岭位于固原城西约2公里处的新老城区之间,岭南山门处,建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古雁岭”牌坊,山岭间树木葱茏,满眼苍翠,景色秀美。
相传,“古雁岭”之名源于辽宋时期的一个传说。当时辽宋两军在此交战,一只大雁突然飞来,将城墙上已被射落的大旗叼起,放置城头。城内守军见此情景,军心大振,而城外辽军也以为这是天意难违,便撤兵退去。就这样,一只大雁平息了一场战争。从此,人们就把固原城称为“古雁城”,城边的山也因为大雁栖落过,自然就叫 “古雁岭”了。
和长城梁一样,古雁岭曾见证了汉武帝六出萧关视察高平城,唐太宗、成吉思汗过固原的王者风范;见证了“故原州”水草丰美、群羊塞道和清水河上“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景象;见证了瓦亭驿上的商贾云集和断肠离愁;见证了延续1300多年的古代中国北方规模宏大的历史文化名城——“回”字形砖包城消失的悲怆和遗憾。
和长城梁一样,古雁岭也曾见证了宁夏之南西海固旱海荒塬上生活过的狁、匈奴、羯、氐、羌、鲜卑、回鹘、党项、蒙古、回、汉等民族不断交流融合的历史。
四
走咧走咧着,走远咧
越走呀越远了
眼泪的花儿飘满了
哎嗨哎的哟
眼泪的花儿把心淹了
走咧走咧着,走远咧
越走呀越远了
褡裢里的锅盔就轻哈了
哎嗨哎的哟
心里的惆怅就重哈了
一曲《眼泪花儿把心淹了》,随着电视剧《山海情》的热播,在大江南北传唱。六盘山下固原城,这里是“花儿”的故乡、文学之乡。
固原曾经“剁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这里,是中国扶贫事业的发源地。固原脱贫攻坚的历程,成为中国减贫的一个缩影、精准扶贫的一个样本。
最令我着迷的“固原故事”,还是文学的故事。在这座西北小山城,20多年来,走出了石舒清、郭文斌、马金莲3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在这座西北小山城,培育、成长、茁壮起来的“西海固文学”“西海固作家群”“西海固诗群”现象,就像发源于六盘山、静静流过固原城、最终汇于黄河奔向大海的清水河一样,成为中国文学长河里的一股清流。
29年前,我进入固原城的一所中等师范学校读书,当时的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春花文学社,经历代师生精心打造,是一个培养西海固作家的“摇篮”和“苗圃”。上学的时候,我曾经负责过一段时间春花文学社的活动,经常拜访当地的一些作家老师,互动交流。可以说,与固原城结缘的29年,我见证和亲历了“西海固文学”概念的提出、发展、壮大,也见证了西海固作家、诗人个体的坚持、坚守和破蛹成蝶。
西海固每一名作家、诗人的成长史,都是一页昂扬励志的诗篇。他们勤奋执着、坚韧跋涉、勇攀高峰的精神,给固原城一再增添魅力。
(编辑:吴艳)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