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的怒江。(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蒙曼一行到达高黎贡山的盐马古道。
6月19日,从云南保山市到怒江州福贡县,阴转小雨。
旅途真是永远充满意外。今天早晨出发时,我心中最期待的点位是保山市潞江坝云南公路馆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的六库土司遗迹。公路馆的意义自不必说;六库土司的意义在于,1950年12月,以六库土司段承经为首的泸水五大土司给毛主席敬献锦旗。此次“曼行国道·219”活动的主题是“民族团结”,这面锦旗的原件就保存在我所在中央民族大学的博物馆,我怎么可能不感兴趣呢?
不过,走下来才发现,虽然这两个点位都可圈可点,但真正令我震撼的,是另外两处大自然杰作,一处是巍巍高黎贡山,一处是滔滔怒江水。说起来,怒江和高黎贡山是我们从保山市龙陵县就开始接触的,但直到今天,穿行在狭长逼仄的怒江大峡谷,我才真正意识到什么叫高山、什么又叫大河。
下午3点半,我们从泸水市鲁掌镇登埂村向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姚家坪管护站进发。登埂的海拔只有800米左右,而姚家坪管护站则骤然上升到了2600米,我们一路仰望着向导车,在蜿蜒曲折的狭窄山路上盘旋,滋味真是一言难尽。我跟网友们约好每天下午3点半开始直播,但今天这个点车子转了一个大弯,我的胃里翻腾了几下,虽然嘴上还不断地跟网友们念叨着山川风物,心里却不由得打起鼓来,如果翻越高黎贡山都如此艰难,那我还侈谈什么珠峰大本营呢?
到姚家坪管护站下车,不到20摄氏度,凉风裹挟着细雨,一下子扑了上来。旅途真是最好的课堂,而我们这一课的名字,就叫作“尊重高度”。在这祖国的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的地方,我初步学到了。
高黎贡山的垂直海拔超过5000米,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我们尝试着走了一段步道,粗大的藤萝挂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古树上,让人不由得产生登天的妄念。天固然登不上去,登山却是山区儿女的必修课。我们走的这条小路还挂着“盐马古道”的牌子,让人知道这就是当年马帮走过的道路。1910年底到1911年初英军入侵我国云南片马地区时,片马人民就是沿着这条小道,翻越高黎贡山,向登埂土司求援。六库土司段承经的父亲——六库老土司段浩,也是沿着这条道路翻过垭口,和片马人民一起奋勇杀敌。1911年,英军强占我国领土片马后,为保家卫国,片马管事勒墨夺扒率领汉、傈僳、景颇、彝、独龙、怒、白等各族人民会同泸水各土司武装,与英军进行多次英勇搏斗,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
钻出一片茂密的原始次生林,眼前豁然开朗,一面缓坡,两溜苹果树,小小的果子玲珑讨喜,跟此前看到的次生林景象似乎很不一样。询问当地博物馆的老师才知道,这个地方曾经是边防军的营房,苹果是边防军种下的。1961年,被英国侵占的片马回归祖国,此地不再是边境线,军队撤离,留下了这些苹果树。这跟我上午在六库讲的段浩父子两代英雄的故事衔接了起来。段浩老土司参与了片马抗英斗争,而段承经土司则在敬献锦旗后主动放弃了土司特权,成为党的干部,参与上世纪60年代的片马回归工作。各族儿女依托高山、捍卫高山,这就是219国道如同史诗一般的团结主旋律。
离开姚家坪,我们继续沿着怒江一路北上,下午7点半,到达老虎跳。老虎跳是怒江上的一段急流,浊浪排空,惊涛拍岸,让人仿佛置身壶口瀑布。明知天色已晚,宿营地在几十公里之外,我们还是在这里反复流连,迟迟不肯离去。高山沉默,大河喧嚣,长空浩荡,星星点灯。这里有219国道7000公里的里程碑,我们在这里感受着中华民族血脉偾张的力量。
6月20日,从云南怒江州福贡县到贡山县,阴有小雨。
这些天来,我们一直在沿着怒江行走,今天,我们要翻过高黎贡山,从怒江跨越到独龙江流域。
怒江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桥。从昨天晚上到今天上午,我们沿着怒江大峡谷一路北上,不知道看了多少座桥。其中有大桥,但多数还是那种比较简单的钢索桥。桥的形态并不惊艳,数量却多得惊人,没过多远就会看见一座,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北京的过街天桥。大概在狭长的怒江两岸,居民过江就像我们过街一样寻常吧。
但更早的时候,怒江上并没有多少桥。1942年6月20日,也就是82年前的今天,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第96师从缅甸溃退回国,就是在福贡县的拉马底村渡过怒江。那时,这一段怒江上只有一根简陋的竹溜索。接到协助远征军渡江的通知之后,福贡县又临时架起四根溜索,每根溜索上都挂有一个大竹筐,每次可以让5个远征军战士同时过江。就这样,从6月下旬到11月下旬的5个月时间里,7000多名将士经由这几根溜索,跨过巨浪滔天的怒江。
中午12点左右,我们也坐上溜索,横跨怒江。如今的怒江溜索已经成为体验项目,我们感受到的,不再是远征军当年的艰辛,而是鸟儿般凌空飞翔的喜悦。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忘掉了历史,恰恰相反,我们用今天的幸福致敬各族先辈,感谢他们用生命捍卫了祖国,我们也会用我们的方式继续捍卫祖国、建设祖国。
独龙江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则是路。从贡山县城到独龙江乡的独龙江公路全长只有79.6公里,却拐了789道弯,平均每100米就拐一道弯,这是何等神奇的大回环呀!可是,绕弯子还不是独龙江乡人们出行的最大难题,真正的问题是大雪。巍峨的高黎贡山每年有6个多月的时间大雪封山,那个时候,无论是人是车,一概进不来也出不去,物资全靠储备,乡亲们生病全靠挺着。直到2014年,横穿高黎贡山、长达6.68公里的独龙江隧道全线贯通,独龙江对外交通的问题彻底解决。而且,有了这条隧道,从贡山到独龙江乡的路程从之前的7个小时缩短到两个小时,这难道不是史诗级的进步吗?
下午4点40分,从独龙江隧道出来,我们特地离开独龙江公路,拐上已经废弃了的老公路。路上,巨大的落石随处可见,为了躲开落石,车轮一会儿碾过松软的悬崖边缘,一会儿又陷入巨大的水坑。沿途老树嶙峋,烟云满天,壁立的山崖上随处都会飞出银龙一般的瀑布,我们都感慨说,老路的风景倒是比新路好。但是,走了3公里左右,我们还是原路返回了,路况差距实在太大,只能“喜新厌旧”了!
像怒江上隔不远就会有一座桥一样,独龙江公路隔不远就会有一个棚洞。所谓棚洞,通俗地讲,就是用钢筋水泥搭起的一座凉棚。这几天连日的暴雨,流水从棚洞顶上倾泻而下,仿佛水帘洞一般。可是,棚洞的意义绝不是造景,而是顶住落石和雪崩,顶住独龙江乡四时不断的交通。在旅途中收获如此众多的知识和见识,这不也是苏东坡所说的“兹游奇绝冠平生”吗?
明天,我们就要到丙中洛了,那是云南怒江州贡山县与西藏林芝察隅县交界的地方,也是著名的丙察察公路的起点。期待明天,期待新的征途!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