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摆渡人
来源:中国民族报 和振华 发布日期:2024-06-1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人生总会有一些奇遇。

  多年前,当我穿越百十里蜿蜒的白雪皑皑的丽江玉龙雪山,下到奉科镇古渡口,面对波涛汹涌的金沙江发愁、东张西望时,忽见江岸泊着一艘木船。我如遇救星,边脱下上衣挥舞,边声嘶力竭地呼喊。对面艄公一声口哨,将木船摇了过来,我坐上船后,艄公摇着船往江心走。行进中浪花飞舞,惊涛骇浪,我吓得胆战心惊,进退两难。艄公叫我蹲稳,咿咿呀呀地唱着民歌为我壮胆。终于渡过了江,我心有余悸地问艄公的姓名,他说姓和,是本地的纳西族,祖祖辈辈以渡船为生。

  那是我第一次过金沙江,多少年过去了,那种凶险场面似乎还历历在目。后来读史书,得知奉科古渡口就是赫赫有名的“革囊渡”,正是清代名士孙髯在昆明大观楼长联中所说的“元跨革囊”故地。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军到达金沙江东岸,命将士杀死牛羊,“令革囊以济”,作渡江之用,并最终完成南征大业。

  历史已经走远。如今,随着阿海水电站的建设,金沙江古革囊渡口已经被淹没,只留下“万里金江今犹在,不见当年忽必烈”的长叹。

  在阿海水电站上游的金沙江、无量河、依吉河交汇的三江口,我曾几次坐机动船过江。在几个普米族汉子的帮助下,我顺利渡江,到江对岸的三江口村和布落村考察民俗文化。我没有记住这几个汉子的名字,但记下了他们的容貌,还有他们助人为乐之心。

  冬月里,我又去泸沽湖体验猪槽船,感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随后,沿金沙江溯流而上,先是在丽江阿喜古渡口寻找摆渡人,遥想金沙江边远去的马帮铃声,听渡口村九家八姓摆渡人后代讲述祖先摆渡往事。再往上游走到长江第一湾石鼓镇木瓜寨古渡口,寻访红军长征渡金沙江的踪影,听当年帮助贺龙部队过江的船工后代讲述红军北上的壮举。面朝金沙江吟诵萧克的诗词《北渡金沙江》:“盘江三月燧烽飏,铁马西驰调敌忙。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后闻鼙鼓诚为虑,前得轻舟喜欲狂。遥望玉龙舒鳞甲,会师康藏北飞缰。”

  如果时光也可摆渡,请把我摆渡回青春岁月。我的思绪回到了怒江大峡谷,20岁的我行走在怒江边,开启了在怒江工作的生涯,最难忘的是过怒江时的艰险。那时,大多数地方过怒江还得靠溜索,溜索技术据说是李冰因治水而发明,后由蜀传入滇。每次下乡扶贫,一到溜索渡口我就进退维谷,当地的傈僳族大爹、怒族大妈热心帮我过江。我没有记下这些渡口摆渡人的名字,只记得淳朴、憨厚、勤劳这些代名词,他们的汗水和勇敢,融入了边疆的团结、稳定、和谐与繁荣。

  怒江还是一条英雄江,上世纪40年代,风起云涌,十万远征军渡过怒江赴缅抗日。无数的船工、溜索渡工义无反顾相助,又何曾留下他们的名字?我在史志里、在怒江边苦苦寻找,只找到历史时空的回应:他们是无名英雄。

  如今,这片古老而壮烈的土地焕然一新。今年傈僳族阔时节期间,我故地重游,怒江岸边已经建起一座座桥梁,只有少数几个古渡口被保留,供游客体验溜索,曾经的藤蔑绳索也被改造成了钢丝绳。我特意来到怒江州福贡县,在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索道医生”邓前堆的家乡重新体验了一次过溜。一位傈僳族姑娘带我过江,这次特意问了她的名字,她笑着说叫阿娜,并指着一旁长得黑帅的男渡工说他叫阿普。我终于叫得上摆渡人的名字了。

  去年冬月,我应邀到川滇交界处一个叫树枝的寨子做客,得从丽江出发,翻越玉龙雪山,跨金沙江,经四川坪子,再跋涉冲天河往北走。树枝村坐落于拉伯峡谷底部,自古以来,溜索是一个方便的出入办法,如果从乡村公路走,得绕道十几公里。我与几个本地人一道在树枝古渡口下车,坐上对岸放过来的溜斗。几个年轻人说,放心吧阿叔,坐溜斗挺安全的,我们祖祖辈辈就是这样过河的。哪料,到河心时溜斗东摇西摆,冲天河浪遏冲天。我在摆渡人的拉拽下涉险过河,终于到了树枝村那边的江岸,被吓得面如土色。

  随后,我被摆渡人请进他家压惊,几杯青稞酒下肚,熟悉起来。摆渡人告诉我他叫石宝寿,平时当东巴(纳西族祭司)帮人做喜丧仪式,他也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史诗《创世纪》的传承人,有时靠经营家传溜索赚点小钱。

  走进石宝寿的东巴文化传承点,古老的东巴文、经书、画幛、法器,穿越历史时空,静静地诉说着文化渊源。能看到很多曾来这里走访的专家、学者和作家的留言,门口挂着好几块国内某某研究院、协会等的田野研究基地的匾牌。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正从这里的古渡口走向外面的世界。我对这个瘦小的摆渡人刮目相看,他是民族文化的守望者,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他既渡人过河,也是文化摆渡人。山旮旯里有宝藏,这里也是文化交流的一个交汇点。

  泰戈尔诗云,“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随着时代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变,人们已渐渐不再需要摆渡人。但他们,毕竟在历史长河中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退出历史舞台也无怨无悔吧。

  冲天河水天上来,白浪滔天震八荒,只有涛声和着摆渡人的心声。

唤渡(中国画)      欧豪年

(编辑:吴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