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统草原风光。左迪摄
出生、成长于草原深处的我,儿时对于地域或者文化没有什么概念。在懵懂的少女意识里,草原是无限大的,牛羊和野花、蓝天和白云都是我的伙伴。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特别是搬到城市里生活后,我才知道,我成长的地方原来人文底蕴这般深厚,这般饱满灵动。
玉龙腾飞自妖娆
我出生、成长的地方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这里因城区东部的赭红色山峰而得名。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清政府于赤峰境内置乌兰哈达厅,“乌兰哈达”系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山峰”;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置赤峰县。今天的赤峰市幅员辽阔,下辖三区七旗两县,有9万多平方公里。
西拉沐沦河畔,红山静如处子。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赤峰市有许多重量级文化遗产享誉海内外。无疑,这是一座历史文化丰富厚重、友善包容的城市。
早在距今约1万年前,赤峰先民进入新石器时代。距今8500年前后,赤峰市敖汉旗的先祖们已经靠原始农业和原始养殖业生活了。在约8000年前,赤峰先民开始定居生活,在如今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留下的规模宏大的聚落遗址,被考古界称为“华夏第一村”。
兴隆洼遗址最震惊世人的发现当数小米了。这些已经炭化的米粒,是人类迄今为止出土的最早的小米实物,因而敖汉小米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八千粟”。而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于2012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旱作农业文化遗产,这也奠定了敖汉旗“世界小米之乡”的地位。
距今约5000至6000年的红山文化,是赤峰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国乃至全人类辉煌的文化遗产之一。
1971年,赤峰发生了一件影响中华文明史研究的大事。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村民张凤祥下地耕作时,捡到一块马蹄铁形状的物件,他拿回家拴上绳子给孩子当玩具。得到玩具的小孩开心不已,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来回拖着跑。这一拖不要紧,张凤祥惊奇地发现,物件外面包裹的泥土慢慢脱落,露出了类似玉的东西。一番清洗后,一件形似字母“C”的器物呈现在他眼前。
十余年后,经专家鉴定,这件在三星他拉村发现的器物为红山文化的代表性玉器,被命名为“红山碧玉龙”。玉龙呈墨绿色,卷曲呈“C”字型,以一整块岫岩玉料圆雕而成,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整体呈现生机勃勃之势。红山碧玉龙的发现,把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而赤峰市也因此声名远播,被誉为“玉龙之乡”。
如今,三星他拉村村头立着一座雕像,腾空而起的玉龙提醒着往来的人们,你已来到了“中华第一龙”的故乡。
后来,赤峰地区又经历了小河沿文化、青铜时代、奴隶制社会……汉、东胡、契丹、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回纥、渤海、库莫奚等民族栖息于此。这里是各民族共同的家园,亦是各民族共同开发了赤峰,共同发展了北疆文化。
行走在龙乡大地,那些带着神秘气息的遗址、文物时时触动着我,让我更仔细地去聆听血脉之间的流动和对话。我时常驻足回望,看太阳倾斜下来的流波为每一位来赤峰寻古访今的人镀上光辉,看他们被灿烂的、辉煌的历史文明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惊亮了双眼。
万里览胜抒豪情
历史的富矿不断为赤峰输送能量,璀璨人文照耀着这方热土。赤峰壮阔迷人的草原风光吸引了天南海北的人们,沉浸其中的人们,又被丰厚的文明历史和草原人民的豪情所俘获。
如果只谈风景,我们暂且放下乌兰布统、公主湖、桦木沟、将军泡子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景点不说,只说躺在我老家翁牛特旗乌丹镇灯笼河草原的草甸子上,看蓝天压低身段,在不远处与地平线亲密拥吻,大朵大朵的云变幻着形状四处游荡,牛羊悠闲地吃草,鬼斧神工的石崖褶皱,漫山遍野怒放的杜鹃和各色野花,白桦林里和你捉迷藏的野鹿、狍子,就能满足你对草原的所有向往和想象。
而当你在克什克腾旗的达里湖边,亲眼目睹成千上万的华子鱼在水流中跳跃、穿梭,奋勇向前、溯流而上,形成一道独特而壮丽的景观时,你会为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奇迹感到震撼。
到赤峰的游客大多会穿越达达线和热阿线。达达线是从内蒙古第二大内陆湖达里湖出发,穿越一望无际的贡格尔草原,经过有“生物基因库”和“生物活化石”之称的白音敖包沙地云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达地质奇观阿斯哈图石林。热阿线是从石林向南出发,经过大兴安岭最高峰黄岗梁。海拔2029米的大兴安岭之巅有丰富的森林、草原、沙地、湿地生态系统和动植物资源。继续向南,就来到了热阿线的终点——有着“中国温泉之乡”的克旗热水镇。
借着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东风,赤峰以坐拥优良旅游资源的优势,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城市。新兴的旅游业为曾经只靠传统养殖业生活的牧民、为赤峰人带来更多致富门道,富裕起来的赤峰人则更追求幸福安逸的慢生活。
慢生活里有“三交”
去蒙餐店喝茶是很多赤峰人每天的必修课。这里的“喝茶”形式很像广东的吃早茶,但内容完全不同。就拿我爸妈来说,他们的早茶内容比较固定,一壶蒙式奶茶,两个蒙古果子或者一屉蒙古包子。如果有朋友来,就会点上一大桌:果子、奶茶、奶豆腐、奶嚼口、炒米、包子、馅饼、手把肉等,丰盛程度不亚于正餐。我则喜欢去另外一条街的对夹铺子,点一碗羊肉汤,搭配两个肥瘦相间的对夹,美美地吃个早餐,开启新的一天。
对夹是赤峰人的“家乡味道”。相传20世纪初,河北人苏德标来到赤峰,以卖烧饼为生。这种烧饼在赤峰非常有名,用小麦粉烤制而成,坚硬耐吃易带,俗称“哈达火烧”。后来,苏家受河北老家驴肉火烧启发,产生了做夹肉烧饼的想法,并把食材中的驴肉换成了熏肉,取名对夹。对夹一经推出,就火了起来,并且经久不衰。
对夹只是“赤峰三对”之一,此外还有对调、对象。对调是赤峰地区广泛流行的一款扑克牌游戏,俗称打对调,大人小孩都喜欢。我妈最爱打对调,每天早餐过后,邻家阿姨就来相约。几个老太太拿着小马扎,围着楼下的小矮桌,两副扑克牌一摆,一声“对调”,就是简单的快乐。
邻家阿姨开朗、热心,除了爱打对调,还喜欢给未婚男女介绍对象。“对象”一词在赤峰地区特指伴侣,是对另一半比较正式的称呼,正在谈朋友的,称为“处对象”,已婚男女则互称“对象”。据考证,赤峰的“对象”这一称呼来源于山东。从清乾隆年间到民国时期,大批山东移民闯关东涌入赤峰地区。他们在这里定居,开荒种地,繁衍子嗣,并与当地各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也正因如此,赤峰崇儒重教,人才辈出。
且听风吟,到过赤峰的人,都吹过这里自由自在的风,感受过览胜九万里的悸动与豪情。而我的心中总有一条浩浩汤汤的大河在流淌,总有一首历久弥新的长调在吟唱!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