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加快南疆乡村文旅数字化转型
来源:中国民族报 解帅 发布日期:2024-05-2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在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数字技术赋能有助于破解时空上的束缚与限制,强化旅游体验的迅捷性、趣味性、空间转换的自由性等特点,大大延展旅游时空。当前,通过“线下场景+线上云端”的联动式数字赋能,盘活乡村景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其特色文化潜质得以充分释放,已日渐成为各地突破传统文旅范式“窠臼”、促进乡村文旅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式。

  新疆的南部地区生活着多个民族,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创新交融,形成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发展文旅产业的重要资源。近年来,南疆一些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的特色乡村小镇成为各地游客的“打卡胜地”。进一步促进南疆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要运用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科技创新成果,升级传统旅游业态,推动旅游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南疆文旅事业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支持。借助数字技术更好地提炼景区文化内涵,让乡村历史说话,让乡土文物发声,使游客在身临其境中感悟隐藏在景点实物背后的文化内涵,是智慧旅游的大势所趋。调研发现,多数南疆乡村景区的数字化设施普遍处于初级阶段,运用科技手段转化文旅产品的能力较差。要支撑起数字技术底座,补足南疆乡村的数字技术短板,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与资金倾斜,提高南疆乡村景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另一方面,要强化招商引资,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乡村文旅项目建设,引导旅游企业向乡村文旅聚拢,引进优质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南疆乡村文旅领域。

新疆和硕县乃仁克尔乡第三届乡村旅游文化节上,各族群众品尝特色美食。 来源:和硕县人民政府网站

  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振兴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南疆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注重筑巢引凤,积极创造条件,引进急需短缺的高层次旅游人才,抓紧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的数字化管理人才队伍。要加强本土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开展乡村数字化技能培训,特别是要培养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中青年专家、景区数字化职业讲师。要提高乡村景区导游队伍能力水平,引导景区职工提高数字素养、熟练掌握数字化语言,努力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文旅产品和服务体验。

  加快文化产品数字化转型。守正才能创新。数字化景区要深入挖掘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丰富的文化产品来提高竞争力。南疆乡村景区要落实好乡村文旅的“一村一品”项目,力求在挖掘特色文化内涵上下足功夫。应用数字化媒体,挖掘、宣传内嵌于景区的历史文化资源、红色基因、文明新貌等,将“大美新疆”的“南疆篇章”呈现给广大游客。通过在村史馆引进数字化的互动屏,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多媒体交互技术,在线展示历史故事、文艺作品及老照片,使游客深入了解乡村历史、风土人情,增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感。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博物馆、阿克苏地区博物馆、和田地区博物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引入了数字技术,打造互动平台,提供虚拟现实游戏互动体验,让游客感受先辈们投身祖国边疆建设的爱国之情,引起游客的情感共鸣。这些经验值得南疆乡村景区借鉴。

  积极打造数字化转型场景。要着眼于各景区的历史文化特点,进行精细化数字场景布置,做到有故事、有场景、有内涵、有创意,通过灵活、生动、形象的乡村数字景点再造,还原四季变化、自然风光、乡风民俗等乡村原生态景观。在景区场景规划中,开发数字化文创产品、有奖答题游戏小程序等,将南疆乡村景区多彩文化资源同各种线上活动结合起来。要顺应趋势、契合需要,做好乡村景区的“夜旅游”IP主题设计,开发乡村景区夜游项目,在视觉、听觉效果上发力,增强游客体验。如,喀什古城的夜景灯光秀,利用数字技术、突出声、光、电、形、色等方面的流动效果,营造出极具新意的光影演艺效果,突出了南疆地域民风特点。

  做好数字文旅宣传。“数字+”模式可以更好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业、传媒业融合发展,全面展现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及地区新面貌、新气象,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要运用数字新媒体优势,推介南疆乡村文旅、讲好南疆故事,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机,延展各乡村景区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要借助算法工具,整合南疆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南疆是个好地方”的超级文旅IP;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的“黄金路线”,做好乡村游、民宿景观、文化大院的线上宣传;积极建设乡村旅游数字化示范基地,引导各乡村互相学习、借鉴文旅数字化转型的有益经验,融合各地发展潜力,形成合力,助力各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等优质产品落地,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到南疆乡村旅游观光;合理运用自媒体平台开展宣传,比如邀请网红旅游博主对南疆乡村景区以及特产进行网络宣传,讲好新时代的南疆乡村故事。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