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古茶香
来源:中国民族报 邹安音 发布日期:2024-05-1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中国西南一隅,古为蔺州的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古蔺之“古”,一如其名,在于苗乡那有着五百年历史的茶树王,长满青苔的黄荆老茶林丹霞石,一条青石刻沧桑的茶马古道……

采茶歌声图 (中国画) 朱梅邨

                       一

  我第一次去古蔺,是2022年的12月,应《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之邀,跟着美食地理科考小组走进这方山水,去感受它浓郁的苗乡风情和纯净的原生态之美。

  那天一大早,我们就从古蔺县城出发。随着汽车的颠簸,一路翻山越岭,直到午时,才来到古蔺苗乡。

  “看,那就是古蔺的茶树王,它已经有五百多岁了。”领路人吴兴杰不仅在县城有自己的茶庄,还是一名地道的茶农和古蔺县手工制茶师。

  那一刻,在高高的苗岭之上,赤水河蜿蜒流淌过的地方,当我第一眼看见那棵有着五百多年树龄的茶树,扎根于四川古蔺县马嘶苗族乡茶园村四社的半山坡,像一把巨伞延展开去,遮蔽了树下厚重的黄土地时,我像一个孩童一样奔跑起来,欢呼雀跃地扑进它的怀抱。

  时令寒冬,天气清冷,北风一阵一阵地刮过山坡。但当我握住茶树的枝条时,却惊喜地看见一朵朵白中带黄的花儿。花儿随风摇曳,似乎在对我点头微笑。我小心翼翼地摘了一朵,嗅了又嗅,好香!

  更让人称奇的是,在叶片和花儿之间,还有那满树的果实,像一只只调皮的眼睛,正注视着我的到来。我立刻安静下来,不禁和树拥抱,似乎这是和它的一个约定。

  一边开花一边结果的古茶树啊,走过五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身上挂满了村民祈福的红飘带。你该有着怎样的身世和传奇,才配得上这一树的芳华与绝美?

  茶树下,茶田的主人罗怀群——一位51岁的苗家农妇,正在仔细打理着自家茶园。她挥舞着锄头,杂草一片片倒下,劳作的声音像茶园发出的歌声,给冬日静寂的大山带来温情。

  “冬天正闲,得把周围的草扯干净,把地平整出来,再种几棵茶树。明年三月茶树节时,就会有很多的人来到这里,对着茶树唱歌跳舞,欢庆节日。”罗怀群穿着一身色彩艳丽的衣服,心情像茶花般绽放。

  苗岭上,梯田像约好似的,一圈一圈围住,向着山顶收拢。而一棵一棵的茶树,如士兵般密密地排立,望着我们来时的方向。半山腰的茶树林中,几间青砖大瓦房并不寂寞,鸟儿不时落在房顶上,叽叽喳喳地对着它们歌唱。

  大山的人们世代恪守着祖辈的传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满山绿油油的茶园,就是吴兴杰和乡邻们守护的乡愁和希望。

  山那边是茶马古道,也是当年马帮人的生命之道。他们把一家人的生活和命运都拴在马背上。曾经响彻山涧的马帮铃声,不知道传递出多少历史的回响。

  今天的茶叶,南上北下的路途不再坎坷。在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当地的茶农一片一片地采摘茶叶,按照严格的顺序制茶:放凉,摊青,杀青,理条,烘干,最后提香,蔺州茶就此而成。之后,蔺州茶乘坐高铁或者飞机,去往各个地方。

  马蹄声声,响铃阵阵……出古蔺,沿着泸州的方向,在山路上盘旋至黄荆镇,便可重拾马帮当年的记忆与风采。因为这里的数十公里茶马古道至今保存完好,成为记忆的活化石。古蔺县黄荆镇香楠村的文化干部徐挺带领我们走进黄荆老林,并专门走过茶马古道的一段遗址。

  “那是一座利用巨石形成的天然石桥,石头两边就是茶马古道。”他指着赤水河中一块裸露的巨石感叹道,从前的马帮人从这座天然的石桥上走过,如今还留有几个凹槽,积淀着岁月的沧桑。

                            二

  马帮走了,红军来了。淳朴的古蔺人见证着赤水河书写的传奇,尤其在太平镇,红军长征途中的二渡、四渡赤水都是在这里完成的,然后沿着茶马古道出川,迂回北上,从此写下这片山河崭新的篇章。

  我第二次到古蔺,时隔一年,是2023年12月。当时随同四川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我们眼中的新时代”作家采风团一行,走进泸州市古蔺县太平镇,感受红军当年在此书写的瑰丽篇章。

  伫立在古渡口,看着老鹰石裸露的肌体,想象着它承受的历史使命,脑海里一次次闪现影片中红军渡河的画面。今天的赤水河潺潺而流,水流量小了很多,也清澈了许多,宁静而从容,向着长江的方向奔去。赤水河上,有一道彩虹色的桥梁沟通着两岸,也沟通着昨天与今天。

  拾级而上,太平镇古街有红色的旗帜在飘扬,仿佛一团燃烧的火焰。

  在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回望历史,红军走过古蔺,无不受到苗乡同胞的热情款待。军民鱼水情,红军北上后,当地传下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茶壶。数十年后,老乡又把这个珍贵的茶壶送进了博物馆。

  茶壶留香,也流传着一段故事和真情。烽火硝烟的岁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一行来到赤水河凤龙堂渡口岸边村民罗寅章家门口,看到门开着,就敲门问:“主人在家没有,我们是红军,走了一天的路,口有点渴,想讨口水喝?”

  那时,罗寅章正在凤龙堂摆渡红军过河。罗寅章的妻子从屋里走出,把毛泽东一行迎到屋里,对他们说:“大冬天的,喝冷水怎么行?你们先休息一下,我马上给你们炖一罐儿茶来喝。”说完,她在柴火上架着罐儿炖茶,水沸腾后,取出平时都舍不得用的土茶叶放入罐儿中,冲泡一会儿后,给每人倒了一杯茶。罐儿茶的故事,从此就流传开来。

  黄荆镇周围的山林,有着百年以上的乔木茶树,是远近闻名的茶乡。寒冬腊月,远山近水一片萧瑟,唯有这漫山遍野的茶花,给冬天带来一抹暖色。镇政府后面的山上,一对中年夫妇还守着老屋,红军当年在这里驻扎过,外墙上的标语仍然依稀可见。一株茶树下的小水塘里,一群小鱼儿在游来游去,显示出生命的活力。

  是的,一条茶马古道,给从前的马帮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也给今天的村民带来商机。“你看,这个峭壁上的一棵古树茶一年能产5斤茶,那一片就有16棵古茶树……”福建客家人郑水木对黄荆老林方圆百里内的古茶树如数家珍。家中世代制茶的郑水木,2019年只身来到古蔺县,在传承传统制茶工艺的基础上,对黄荆大树茶进行工艺创新。

  在香楠村的乡村振兴合作社,村民正忙着网上销售农产品。而今,科技发达,网络畅通,“好酒不怕巷子深”。

  合作社保留着许多当年的旧物件,比如戏台的基石、蓑衣、茶篓。房屋外,大同河裸露出河床,细小的水流静静地流出山外。原来它是古蔺河的源头,跟着古蔺河扑进赤水河的怀抱,最后奔向大江大海,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红军长征曾经从这里经过,还住了两三天,现今仍留存有当年红军的标语和革命斗争遗址。我打算建一个博物馆,讲古蔺的红色故事。”徐挺雄心勃勃。

  如诗如画的古蔺,仿佛梦中的边城。自古以来与山水相伴的古蔺人,每天一推开大门,便奏响“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交响曲。尽管河上的桥又多了几座,河边的房子越修越高,那些有名字和没名字的小街小巷也越来越多,但每个人惦念的味道却是这一口茶的清香,不管他们走得多远,也不管他们身在何方!

(编辑:吴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