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黄皮梨
来源:中国民族报 和振华 发布日期:2024-01-1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忆玉龙山(中国画)吴冠中

  孟冬小雪时节,我生活的丽江山城,飘雪如期而至。妻挂念远在团山老家的老母亲,冒着凛冽寒风去探望老人,返城时背回来一箩黄皮梨,说是老母亲给的,刚从树上摘下,可趁鲜吃。不过,老母亲叮嘱留下一些梨春节时吃,再存久些,冬梨真正熟透了,还可给在外打工的孙女吃点家乡味,节日间也可待客。

  我迫不及待地从箩里先拿了一颗梨吃,清脆爽口,甘甜的余味在舌尖缠绕,久违了,母亲的黄皮梨。

  往事如风,把我吹回故园山水。老家团山村,纳西语古称“拖多”,是一个离丽江城区10公里的自然村落。顾名思义,团山,就是村寨被团团大山包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出生于这个小山村,那是一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只记得每到春节能吃上几个黄皮梨,当然,春节也少不了用黄皮梨待客。

  我家老屋背后西北角有一棵粗壮的黄皮梨树,有10多米高,树干粗壮,一个人双手合抱,根本抱不过来。黄皮梨树春来老树抽新芽,夏至绿荫如伞,秋到霜叶透红,冬来果实累累,一树成宝。

  犹记得小时候,我边啃着梨边好奇地问祖母,我们家这棵老梨树有多少岁了?祖母说,她嫁来和家时,梨树就立于向阳山坡,不知年岁。见我失望,她老人家指着虬髯满腮的祖父说,怕是有你爷爷的年纪了。祖父开口说道,这树是我小时候栽下的,这里早先是我们家的果园。

  因为团山水库西干渠建设需要,我家搬迁至果园位置。为了建造房屋,园中果树被砍伐大半,唯有西坡头的黄皮梨树留下了,母亲用它来拴牛马。梨树吸收天地之气,天长日久,竟然老而弥坚,长的叶更绿,结的果更大,颇有古木逢春之气象。

  尽管黄皮梨树无需格外照顾,可任其自然生长,但我看到细心的母亲还是把牲口啃过的小麦秆、包谷秆放于树根处,腐烂后成了肥料,让梨树长得更为壮实。秋末冬初,金黄果实压枝,小的如拳头,大的如金碗倒挂。

  丽江地处高原,秋冬风干物燥、寒气凛冽,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每到这时节,母亲就在火塘边支起锅灶,熊熊大火中把黄皮梨和海棠果同煮,我们小孩边围着火塘烤火,边喝果香满屋的汤、吃甘甜的梨。母亲还把梨做成梨膏装瓶,或将梨膏晒干成块,每每家里有谁头疼发烧干咳甚至肚痛,就用来泡水喝。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黄皮梨已经不单用来充饥,还可以当药用。难忘年少时我到昆明求学,每年寒假返校,母亲总在我的行囊里塞满黄皮梨和梨膏,叮嘱我身体健康是完成学业的前提,让我安然度过冬春季节。还记得我女儿去南京读大学,寒假回来探亲时,母亲给孙女的行囊里同样塞满了黄皮梨和梨膏,殷殷叮嘱言犹在耳。更难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白发母亲再三熬梨膏治咳嗽抗疫情,叮嘱我说这是城里药店买不到的止咳药。听四邻说,母亲心肠好,只要一听到哪家人生病,就把黄皮梨和梨膏送人。

  老树的记忆久久留在心灵深处。1996年春天,丽江“2·3”大地震突然来袭,我连夜找车赶回团山。到家门前时已是凌晨,哪料叩门不应。半晌,狗吠声中似乎听到黄皮梨树下有应答声,打着手电筒过去一看,原来父母和兄弟已经在树下搭起临时帐篷避难。看到家人平安,我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问这里安全吗?母亲说,我们纳西族古话说,根深树不倒,林茂水长流,百年大树底下最安全,你放心吧!于是乎,我们就在大树底下吃住,余震不断中,黄皮梨树叶哗哗作响,却也安然。在树下的简陋防震棚里度过了艰难的个把月,我们才搬回老屋。后来,我每次回老家,总要到古树下驻足,感恩黄皮梨树。

  古树引百鸟。一年四季,黄皮梨树上总有麻雀以及叫不上名的小鸟啾鸣。偶然有落山鹰在树的上空盘旋,引得鸡飞狗跳。秋收时节,鹭鸟也来光顾。而在冬季,每天都有从团山水库的野鸟候鸟飞来,三五成群,或绕树三匝,或在枝头闲栖。叽叽喳喳的鸣叫声,引来拄杖母亲投食,如同喂养家中的鸡鸭一般。

  岁月催人老,母亲如今已经83岁,进入生命的加时赛。每当我劝说她去城里跟我过日子,她总是以不习惯为由推辞,但我知道,她是舍不得茶马古道北线的老屋,舍不得乡亲,更舍不得老梨树。故土难离,一辈子生活于团山的母亲,至今还在乡下颐养天年。我于心不忍,十天半个月就回老家看看。每次我出城回老屋去看她,问她的健康状况,她总露出满口缺牙说,没有大毛病,就是黄皮梨再甘甜也吃不动了,你们把它背到城里去吃。

  我们当地有谚语“霜降节到,黄皮梨熟”,意思是黄皮梨要经霜冻后才更好吃。如今,我吃着妻背回的硕大黄皮梨,一股香甜涌于心田。经霜的冬梨比蜜甜,人生亦复如是,朝故乡团山方向望,仿佛看到一棵饱经风霜的古树迎风招展,树下是一位身着“披星戴月”纳西服饰,含辛茹苦、饱经沧桑的拄杖老人,我泪眼婆娑,早已分不清人与树到底谁立于坡头。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