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酒庆岁丰(漫画)丰子恺
去年春节,应邀到湖南湘西的土家族朋友家过年,吃到闻名已久的土家甑子肉,并体验了全部制作过程,真是见所未见,特色浓郁。
土家甑子肉是湘西土家族过春节或元宵时的必备美食。它是用甑子将米饭和腊肉一起蒸出来的。因为选料精良,制作工艺讲究,蒸出来的腊肉和米饭香气浓郁,味美可口,因而成为湘西土家族的特色美食。
湘西土家甑子肉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明朝嘉靖年间,为了抗击倭寇,朝廷征调湘西土司带兵抗倭。相传,当时恰值年关,为了不贻误战机,湘西永顺时任土司彭翼南命令土兵提前一天过年,好奔赴东南沿海抗击倭寇。这就是湘西土家族提前一天过年、过“赶年”习俗的由来。
为了提前过好年,湘西老百姓准备了好酒好菜,为出征的将士们壮行。由于吃饭的人多,聪明的湘西人选择用木甑子蒸饭菜。只要在蒸锅下面添加柴火,蒸锅里的水始终沸腾着,里面的饭菜就热气腾腾,保证来人都有热饭吃。因为用木甑子蒸饭菜特别香,后来土家人不管家里人多人少,过年时家家户户都有用木甑子蒸饭菜的习惯,慢慢形成了传统。
甑子肉的制作方法是这样的:先准备一口大锅,里面放适量水,上面架一个木甑子。木甑子呈圆桶状,下面有便于通气的底板。在底板上铺白菜叶或纱布,然后再分层放置米和腊肉。
在开蒸前,先准备腊肉。要挑选那种熏得最好的腊肉,洗干净,放进锅里用水煮一遍,退盐。然后切成大块,放五香粉、胡椒等,抹匀。
再准备米。每10斤大米中放1斤糯米,这样口感最好。糯米放多了,吃起来会腻人。用大锅烧水,水开,将淘洗干净的米放进去,用锅铲搅拌。看米有两分熟了,再舀出来,滤水。为什么要这样呢?便于蒸熟且蒸出来的米饭口感绵软有弹性。
接着便是米、肉合蒸。将两分熟的米轻轻倒进木甑子里,铺上第一层;然后将准备好的腊骨头或精肉放进去,铺上第二层;再在腊肉上铺一层米,将腊肉盖住。此时,蒸屉下面的水已经烧开,蒸汽已经上来。接着,又放一层稍肥一些的腊肉、肉皮,等蒸汽上来后,继续放米。就这样,一层米,一层肉,直到放完为止。待蒸汽全部上来后,继续蒸。蒸到蒸屉下的水里流出油之后,用一根筷子插一插木甑子上面的腊肉,肉皮能轻易插通,就开始盖盖子闷。这盖子也是有讲究的,要那种上面是斗笠状、尖形的盖子,容易上蒸汽。
再蒸约一个小时,蒸到肉熟饭熟,香气满堂为止。
吃团年饭时,揭开木甑子的盖子,将米饭一层一层扒开,取出里面的腊肉。将腊肉用钵子装好,作为过年的主菜,放到桌子中央,这就是土家甑子肉。
这时,其他的过年酒菜也已经准备好了,纷纷被端上桌。大家喝着团年酒,吃着甑子肉,互相祝福,瑞气满堂,格外惬意。甑子饭也不输甑子肉,热腾腾,油汪汪,香喷喷,软糯可口。
剩在甑子里的饭,每天蒸着吃或取出来炒着吃,一直要等到正月初四才能空甑子。空甑子前,要举办简单的仪式,将留到最后的甑子肉、甑子饭加热、装好,放在灶台上。然后要烧香焚纸,倒上酒,祭祀灶神,以祈求新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至此,甑子肉和甑子饭全部吃完,土家人也正式进入新的一年。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