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雪山大河,一茬接着一茬干——聊城市对口支援青海省刚察县十周年工作综述
来源:中国民族报 赵宏磊 发布日期:2024-01-1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从2013年到2023年,从江北水城到海滨藏城。10年援青,让跨越雪山大河的山东聊城和青海刚察紧密相连。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10年间,聊城共派出四批援青干部奔赴刚察,他们克服高寒缺氧、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等困难,主动融入、积极适应、履职尽责,让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在高原上高扬起“聊城援青”的鲜艳旗帜。

  提高站位 持续帮扶

  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对口支援青海等地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山东省积极承担起了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任务。2012年,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聊城市对口支援海北州刚察县。2013年7月,聊城第一批援青干部赶赴刚察县,开展为期3年的对口支援工作。自此,奔腾的母亲河让江北水城聊城和海滨藏城刚察两地人民心手相牵。

  作为“中华水塔”,青海之于全国的生态地位重要且独特。湟鱼,被称为青海湖的精灵,刚察县的沙柳河,是湟鱼洄游的主要河流之一。聊城市在帮助当地发展经济的同时,持续加大投入,实施刚察县沙柳河环境生态治理项目,疏浚河道、修筑堤坝、建设育苗繁育池,有效改善了河流水质和周边生态。如今的沙柳河,已成为观赏湟鱼洄游奇观的最佳景点之一,大量候鸟迁徙而来,也让沙柳河畔的鸟类不断增长。

  这是聊城提高政治站位、做好援青工作的一个缩影。10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支援模式,拓宽支援路径,在项目、资金、人才、智力等方面给予刚察县全力支持,促进了刚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基础设施改善,深化了两地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聊城援青的特色经验。

  聊城市委、市政府自觉把做好对口支援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创新援建机制,将帮扶结对关系扩展到县对乡、乡对村、部门对部门、学校对学校、医院对医院,形成了全领域、广覆盖、多层次的对口支援新机制。

  “我们立足‘刚察所需,聊城所能’,在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持续加强务实合作,与刚察广大干部群众一起,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为刚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聊城市委书记李长萍说。

  携手同心 改善民生

  2023年12月7日,走进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村民达娃达杰的家,冬日暖阳照进干净整洁的屋子,更添了一抹温馨。“我们原来一直在山里住,感谢这些年聊城的援建,把村子建得越来越好,我们感到满满的幸福。”达娃达杰感激地说。

  10年间,聊城援青工作组累计向果洛藏贡麻村投入2650万元资金,不仅为村庄修建了道路、安装了路灯,还建设了啤酒厂、帐篷营地等项目,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也把援青干部的真情深深印在了村民心里。

  群众的好口碑,离不开一批又一批聊城援青干部的接续奋斗。一个个感人故事,形成一部造福刚察县的“写实集”。

  刚察县平均海拔3300米。对于大部分援青干部而言,高原反应不可避免,甚至还会造成身体机能损伤。多年来,有的援青干部突发神经性耳聋,有的干部心脏肥大,最常见的,是身体免疫力、视力和记忆力大幅下降。

  但没有一位干部因此而叫苦。聊城市第二批援青干部人才领队丁耀伟,刚到高原时嘴唇长期呈现紫红色,多次因过度劳累被送到医院。谈起这些,丁耀伟总是淡淡一笑:“当地的干部更不容易,跟他们相比这不算什么。既然选择了援青这条道路,吃苦也无怨无悔。”

  “能代表650万聊城人民来这里工作,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莫大的荣幸。”聊城市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领队刘志刚说,“我们身后是整个聊城市,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聊城人民对这里的深情厚谊。”

  一批批援青干部深入基层,在高原草场、田间地头,和当地干部一起走村入户、访贫问苦、认亲交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他们用自己的品格、情操和信念,赢得了刚察县各族群众的信任与爱戴。

  “广大援青干部人才不辞辛劳,努力克服高寒缺氧等诸多困难,真情融入、真抓实干、真锤实炼,为刚察各项事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我代表全县各族群众向聊城人民和全体援青干部表达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说起这些年的聊城援青工作,刚察县委书记朱成青给予了高度评价。

  “输血”变“造血” 续写新篇章

  近日,5辆崭新的红色消防车出现在刚察县消防救援大队,车身印有“山东援青”四个大字。“离县城最远的乡镇有60多公里,以前一旦发生火情,短时间内根本赶不过去。”刚察县消防救援大队教导员李悦乐说,“如今,5个乡镇全部配备了聊城捐赠的消防车,刚察县成为青海省第一个所有乡镇全部配备消防车的县。”

  不久前,聊城市冠县为刚察县文化馆草原艺术团捐赠资金购置演出大巴车1辆,让刚察草原上的“乌兰牧骑”乘上了冠县“友谊之车”,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旋律传遍草原。

  聊城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产业支援方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由“单向支援”向“合作共赢”转变。10年间,山东省和聊城市在刚察县先后落实对口援建项目57项,涵盖城乡居民住房、农牧区基础设施、市政设施、生态建设、生态旅游、教育卫生、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等方方面面。通过创新开展团队化运作、组团式帮扶,完善导师培养机制、名师工作室制度,聊城市为刚察县培养了200余名医疗、教育骨干人才,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聊城人民把刚察人民当成亲人,援青干部把刚察当作第二故乡,在深化教育援青、医疗援青、产业援青、项目援青、智力援青等全领域对口支援,不断夯实刚察高水平生态保护、高质量经济发展基础。”刚察县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马跃明说。

  10年援青,带来的不只是物质上的雪中送炭,更引发了精神上的共振和情感上的共鸣,聊城和刚察两地人民共互访4000余人次,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关注、参与支持对口支援工作的良好局面,不断深化多层次、多领域的友好往来、良性互动。

  “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聊城市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领队孙建德说,“接下来,我们将在前三批援青干部人才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持续发力,跑好‘接力赛’,继续为刚察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作贡献。”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