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山煮海,舟车往复——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各经济区域的发展及联系
来源:中国民族报 宁欣 发布日期:2023-12-1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各个经济区域的逐渐发展,是五代十国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这一时期也是各经济区域联系加强、最终促成统一的历史时期。

  唐及五代时期的南方经济,经过三国以来的持续开发,逐渐形成若干具有鲜明特点的经济区域,即江淮经济区、两湖经济区、川蜀经济区、闽广经济区。

  江淮经济区,五代十国时期主要是在吴越国和吴—南唐的统治下。以杭州为中心的吴越国,最盛时统治区域包括今上海、浙江、苏州和福建东北部。以扬州为中心的吴,最强盛时,有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部分地区。继任的南唐则将政治中心迁到了金陵(今江苏南京),势力范围也扩大至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吴越国和吴—南唐虽然都属于江淮经济区,其实有江北和江南的区域差别,吴的统治核心区域基本以长江北岸为主,南唐则沿着吴越国的边境向长江以南偏西的江西、湖南、福建西部拓展。吴越统治区域基本是长江以南,再向南拓展,就与闽接壤了。“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这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为纪念吴越国时期修建在西湖畔的钱王祠撰写的《表忠观碑记》(钱王祠原名“表忠观”),虽然描述的是吴越地区,但其实也可以代表整个江淮地区经济发展的盛况,说明当时江淮地区资源丰富,富庶程度甲于天下。安史之乱时,张巡、徐远扼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使得江淮地区免受战火涂炭,维系了这一地区十数年的安定与发展。吴和南唐的统治从902年持续到975年,其间的政权交替是以禅代的方式由李氏取代了杨氏,政局相对平稳,而且采取了一些减轻民众负担、积极发展经济、推进水利事业建设等措施。在五代十国时期,吴越是南方九国中控制范围大、实力最强、存续时间最长的政权。中国历史上的经济重心南移,最主要的原因正是江淮地区的经济发展。

杭州临安区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内的钱王祠。图片来源: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

在杭州临安吴越文化公园的“地道吴越”民间手工艺文化空间内,孩子们学习木版年画拓印技艺。新华社发

  两湖地区,即今天的湖南和湖北,占据这一经济区域的地方政权是楚和荆南(南平)。楚以长沙为中心,除湖北东部部分地区外,最盛时统治范围包括今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荆南都城为荆州,管控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四面分别与蜀(西)、后唐等(北)、南唐(东)、楚(南)接壤,地狭势弱,但利用地处交通要冲的条件,采取交好强国、俯首称臣等举措,作为北方政权与吴、蜀、楚等政权的缓冲地,存续了40多年。两湖地区属于这一时期的新兴经济区,虽然发展程度不如江淮地区,但发展速度却很快。往前追溯到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荆南一位叫刘蜕的考生,成为当地考中进士第一人,镇守荆南的魏国公崔铉特地赠他70万“破天荒”钱,这也是“破天荒”一词的来历。五代十国时期,楚不仅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还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商业贸易往来的举措,如不征商税,利用处于南北通道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与中原王朝和南方诸国的中转贸易,正所谓“右控巴蜀,左联吴越,南通五岭,北走上都”,瓷器远销至东南亚、南亚、西亚,茶叶贸易到达沿海诸港口城市,远销东亚。荆南的举措与楚又有不同,虽然地狭势弱,却利用枢纽之地的便利,商税收入成为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川蜀地区,五代十国时期历经前蜀和后蜀统治。前蜀为王建所创,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后蜀为孟知祥所创建,前蜀被后唐所灭后,孟知祥任西川节度使,随后自立为王,继之称帝,所辖与前蜀大致相当。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壮举,使得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四川属于盆地,本身物产丰富,气候有利于农业发展,“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种难出难进的地理环境,也使得这一地区较少受中原战乱的影响。这里社会安定,借长江之利,商业极为活跃。唐后期所言“扬一益二”,就是指位于长江上游的益州(今四川成都)和位于长江下游的扬州这两个商业最为繁荣的都市。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四川地区的前蜀和后蜀,赋役较轻,粮价低廉,特色手工业如丝织业、制盐业、制茶业、造船业、造纸业、印刷业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宋太祖赵匡胤在制定统一全国的战略时,最终采纳“先南后北”的方针,首先就选择了征伐川蜀。他认为,五代以来战事不断,国库空虚,因此首先要夺取巴蜀,其次再取广南(闽广地区)、江南(江淮地区),国库就会充实了。由此可见川蜀地区经济之繁荣。

  闽广地区远离中原,开发也较晚。五代十国时期有以今广东、广西、海南为主要领地的南汉,以占据福建为主的闽。五代十国时期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闽广地区改变了落后的局面。长江流域向南扩展,可与珠江流域连成一片,但福建地区其实有独特性,山多,黄巢南下广州时,不得不从浙江仙霞岭开山伐道700里,打通到福建之路。南汉和闽政权都实行宽松的农业政策,加上良好的自然环境,水稻的推广,复种、双季稻甚至三季稻等普遍推行,使得闽广地区农业生产有了长足发展。此外,商业和海外贸易繁荣,远离战事频仍的中原,使当地获得比较安定的发展生产的环境。南汉的刘氏出身南海富商,闽政权的王氏从军起家,他们都极力维持政局稳定,发展生产,吸引北人南下,利用海内外贸易的优势,改变了闽广地区经济落后的面貌。

  在纷争不断的五代十国时期,各经济区域既有各自发展的轨迹,也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趋势,各政权都采取积极发展生产、加强商贸往来的政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从来没有中断过。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