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清江美如画。卢清国摄
逶迤的清江和沧桑的古城构成鄂西恩施的秀丽与厚重,恩施风光形胜,钟灵毓秀,是镶嵌在武陵山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清江,古称夷水,是龙船调的发源地,被誉为“最美家乡河”之一。八百里清江由高山清泉汇集而成,清莹澄澈。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描述:“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也。”清江带着岁月的放排声,一路飘逸而来,仿佛一条蓝色的绸缎,绾接起两岸的山峦、田野和村落,迤逦连绵,延展成一幅美不胜收的巨幅山水画卷。
清江孕育了恩施古城,染绿清江两岸,春雨过后,崇山峻岭之间晕染着一片片绿烟,绿浪起伏,群鸟飞翔。浩瀚的鄂西林海,构成中国西南最大的一片绿洲。茫茫云海之中,清江画廊、大峡谷、石林等旖旎的山水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恩施古城,坐落在绿海中。五峰山连珠塔下,春天的一抹烟雨,摇曳着一片桃红柳绿,缱绻、旖旎、恬淡,一片秀色尽在其中。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恩施古城在唐代初具雏形,宋、元、明、清时逐步完善,文化积淀愈发深厚。五峰山上的宝塔,成为恩施古城的符号,文昌祠、六角亭、城楼、洗马池、关公庙等遗迹,显示着施州府曾经的辉煌。庭院天井,一地蔷薇,留下故人远去的絮语和羁旅人的一抹乡愁。
古城也沉淀着一段红色历史。在恩施东乡,贺龙元帅领导的红三军在这里创建湘鄂川革命根据地,写下了中国革命浓墨重彩的一笔。古城还留下新四军军长、爱国将领叶挺,中共鄂西特委负责人何功伟、中共恩施特委委员刘惠馨等革命先烈的足迹,让古城的历史变得更加厚重。岁月沧桑,山水灵动,催人感怀,一脉清江由此催生出波澜壮阔的文学画卷。著名作家马识途先生的小说《清江壮歌》,王英先(上世纪50年代曾任恩施地委书记)的小说《枫香树》,高扬起精神浪花,润泽着古城人的心灵。
城中有山,岑岚叠翠,十分秀丽。沿着石径,可以登上郁郁葱葱的碧波峰,据说这里是唐代诗人李白吟诗的地方。那年诗人从长安来到恩施古城,来到清江边碧波峰,对月抒怀,浩叹古今,写下了“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的诗句。后人在碧波峰建亭纪念,称之“问月亭”。而今,诗人已去,留下的诗句,成为碧波峰永久的吟唱。
每年樱花盛开的时节,灿烂的樱花宛如祥云降临,在清江两岸铺展。花枝上的花朵密密匝匝,那几乎透明的花瓣,细小精致的花蕊,像满天的星星,渲染着季节,散发着淡淡芳香。游人扑入花海,脚步有些凌乱,想必是醉了。夜晚,樱花树在灯光的映照下,营造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意境,波光粼粼的河面,被花枝拉曳成彩色的星空。
樱花大道连接着柳堤。“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柳堤上垂柳依依,一树新绿,风姿万千。河边柳的枝条垂落在水面,悠悠地画出一圈圈涟漪,水波潋滟。枝叶间忽见几只水鸟,草间逐掠,倏忽又飞向河的那边。
叽叽喳喳的麻雀是古城的标配。白墙青瓦红门窗的色调,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演绎着老街独有的古朴风情。翩翩家燕和婀娜垂柳,以及探出墙外的杏花,写满老城的烟雨和妩媚。高大的城墙守卫着这片土地的安宁,养成了古城自己的风骨和特色。回头看,城墙上一排排麻雀,就好像站在被历史浸透的书页之上……
女儿城是古城之中的城中城,它的建筑设计有着《清明上河图》的影子,同时融合土家族吊脚楼的风格,并借鉴了大都市步行街的一些布局和江南园林的特点,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依依水车。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径一峰,都恰到好处,显示出女儿城的精致。
清江畔的女儿城是展现土家风情的舞台。这种民俗文化,或体现在舞台上,或凝结在雕塑里。
品味女儿城,吃是关键。小吃一条街,美味满目,香气四溢,惹人垂涎。那香喷喷的腊肉,醇香的摔碗酒,让舌尖陶醉,让天下旅人释怀几多乡情乡愁……
古城周围多茶园。一片绿叶托起茶乡梦想,茶产业成为恩施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在全域旅游时代,茶旅融合,茶乡走俏,茶园变成了公园。只见一排排茶树顺着山势梯次而上,阡陌纵横,翠绿流光。欢快的采茶歌萦绕山间,缕缕茶香载入悠悠白云间。“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到恩施旅游观光,品一杯恩施玉露茶,把日子泡成一壶嫩绿的好心情,山谷的清音、满山秀色溢出茶杯,你会感受到恩施山水之美,深深陶醉于浓郁的民族风情之中,收获满满的欢乐和幸福。
五峰山是古城的一道绿色屏风,山上多桃树,又叫花果山。站在五峰山眺望,古城风光尽收眼底。沪渝高速公路、宜万铁路如巨龙从城郊穿过,奔向崇山峻岭之中。“两路”畅通,山门被打开,涌入十万春风,为古城注入蓬勃生机,古城人又有了新追求。
恩施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昂首前行,美丽嬗变,成为中国又一个美丽的“诗与远方”。
古城悠悠江水蓝。恩施,清江边的美丽城市。清江,挥舞着蓝色绸带,寄寓着深深的情怀。恩施,年轻又古老的城市,正踏光而来,书写锦绣华章。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