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人家(中国画)吴冠中
周末早起,我追赶着朝阳,趁游客还少,来到了丽江古城四方街。竟碰巧看到了洗街,贯通古城的玉泉水放闸,把街面冲刷得干干净净。泉水退去,五花石铺就的街心,露出了坑坑洼洼的路面,那是百年茶马古道留下的深深马蹄印。
丽江历史上有“花马国”之称,城郊每年农历三月、七月举办的两次“骡马会”盛况空前,沿袭至今。记得我少年时,骑着一匹高头大马,随祖父祖母从拖多村沿茶马古道北线进城,一过骡马会场下的三吉村,看见三五成群的东坝子村民,牵着骡马走在五一街巷。那马蹄踏过五花石路面,不时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和着街面两边木房瓦舍铺子里纳西大妈的吉语:“祝你生意兴隆。”
马儿摇着铜铃一路向前,过大石桥时舀一桶水饮马,马儿精神抖擞地把我带到了城南。找个空地拴住马,从官门口返回,走进纳西族称为“芝吕古”(街心)的四方街。祖父怕淘气的我走丢了,让我骑在他的脖子上逛街,面积不大的四方街四周由两层的瓦房木屋铺面围拢,从黄山坡往下望,如一颗庞大的印镶嵌街心,又如一座硕大的纳西族四合院由街心向四周扩散。大多时候,四方街就是一个农贸集市,四村八寨的人们背来山货、买回油盐酱醋,街心喧哗一时,不时传来讨价还价声。除了地摊,也有固定商铺,开有民贸公司、邮电所、新华书店,而东南角是卖肉的摊子,也卖铜器。
祖父祖母在街心买卖完后,带我出街,吓唬我天一黑就有群狼从狮子山下山往四方街钻,小心狼来了。祖父牵着我骑的高头“丽江马”出城,留下铮铮马蹄声。
多少年后,少年的我去读高中,得从五一街经四方街沿七一街往城南走,经过一条小巷,就到了木家院。木家院就是历史上的木府,全称木氏土司府衙署,“略备于元,盛于明。”送我到学校的母亲指着偌大的四合院落说,这是她们木氏祖先居住的地方,她小时候曾看到过木老爷的后裔在院子里赛马射箭,可惜现在木家衰落,这里成了拴马场。母亲的脸上有自豪,更有惋惜。更多的时候,她会领我去古城逛“棒棒会”领略古俗,或到丽江电影院看上一场电影,出来去吃个滋滋作响的丽江粑粑煎凉粉,或者来一碗热腾腾的猪肝鲊黄豆面,填饱肚子。那往事如昨。
追溯到800多年前,纳西族将自己的建筑元素与白族、中原地区的建筑元素结合起来,建设了丽江古城。古城偏于西南一隅,先辈们栉风沐雨以治之。直到上世纪中叶,丽江大研古城仍默默无闻。木家院里的大户院落成了办公场所,一些小的院子成了家属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因丽江地处边陲,宋砖元瓦的四合五天井院落才得以保存。家家户户门前柳影婆娑吉水环绕的景观里,少不了马帮摇着铜铃,留下一串串赶马调的古道遗音。
丽江古城真正扬眉吐气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古城在悄悄发生变化,先是在福慧路新建办公区,古城里的机关单位陆续迁出;接着古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5A旅游景区等众多美誉;木府也得以重建,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院。
向着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迈进的丽江名噪一时,迎来从集市到旅游城市的嬗变,迎来游人如织的盛况。我看到,无数游人穿街过巷,沿科贡坊而下,在大石桥万子桥百岁坊边寻古问道,在卖草场卖猪巷里怀旧。在寻找东巴文化元素,看一场纳西婚礼展演、听一曲纳西古乐后,累了进入雪山书院和方国瑜纪念馆,与先贤对话;渴了到古老的溢璨井和三眼井,掬一捧甘泉润泽身心;饿了在商贾云集满街商铺里找点纳西米花糖尝尝,再吃一餐象山腊排骨火锅。再往南行,寻访徐霞客曾经惊叹的“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的木府,流连忘返于昔日茶马古道重镇的万千繁华,寻找红军长征过古城猎猎飘扬的军旗,体会俄国人顾彼得笔下《被遗忘的王国》里的古风。
如今,每有闲暇,我爱往古城里尽享柔软时光,沿黑龙潭流下的潺潺玉泉水,经大水车到四方街,同无数游客一道,在柳影花香边,从满城五花石深陷的锃亮马蹄印里。如果不留意,你也许会忽略脚下马蹄印里隐藏的记忆,可我留心寻找祖先筑城的艰辛,留下的“天雨流芳”(纳西语“去读书吧”之意)文化印记。沿黄山坡爬上万鼓楼,北观玉龙雪山的巍峨,南眺文笔山的灵秀,近看脚下古城如现代版清明上河图;下楼再到纳西族称为“坞古”的接风楼,隔空与木氏土司谈古论今;再下到嵌雪楼吟诗弄月,不亦乐哉!徜徉于温柔夜色,如果觉得玉河广场的打跳和“遇见丽江”的民谣不过瘾,还可到酒吧街听情歌对唱,去城南忠义夜市来个丽江烧烤,逍遥快活。
面朝盛世,我对祖先的遗产感慨:千年岁月的淘洗,留下了一座马蹄踏出的辉煌古城。自豪吧,丽江!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