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和龙大洞遗址出土的细石叶石核。
辽宁马鞍桥山遗址出土的彩陶罐。
山东邾国故城遗址出土的“驺丞之印”(西汉晚期)。
北京金中都遗址出土的陶塑关公像。本文图片由国家文物局提供
日前,国家文物局通报了吉林和龙大洞遗址、辽宁朝阳马鞍桥山遗址、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北京金中都遗址4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发布聚焦旧石器时代至宋金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相关重要成果是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
和龙大洞遗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年代距今5-1.5万年,是我国长白山地区已发现年代最早、文化序列最完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也是目前东北亚最早利用黑曜岩制作石器的遗址之一。考古发现3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出土石制品及动物化石近2万件。大洞遗址清晰地展示了该地区石器工艺由石片石器向“石叶—细石叶”技术转变的重要过程,丰富了东北亚现代人演化扩散、文化发展、生计方式的相关认识。
马鞍桥山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是一处以红山文化早期阶段为主体的聚落遗址。该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年代距今约7700-5500年,包含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遗存。其中红山文化聚落由祭祀区和居住区构成,为探究红山文化聚落形态、社会等级分化提供了宝贵资料。新发现祭祀遗存,对研究红山文化聚落形态、社会等级分化与精神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邾国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邹城市,是东周时期邾国的都邑和秦汉时期邹县县治遗址。2022年以来,城内中部偏北处新发现一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面积宏大、结构完整,初步判断该建筑始建于战国,为邾国工官府邸,后在秦汉时期作为县衙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围绕建筑基址周边的灰坑、灰沟中集中出土封泥821枚、陶文243枚。邾国故城考古新发现,揭示了东周时期邾国都城向秦汉县治转变过程中城市面貌的变迁,是我国从东周时代的诸侯并立走向大一统王朝历史进程的珍贵缩影。
金中都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和丰台区一带。大型建筑基址可以分为两期。早期为一处四面由回廊围合式院落,其南殿保存较完整。晚期建筑由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南北两座大型殿址和东西对称的廊房组成,结构完整、布局清晰。南殿基址坐北朝南,平面呈“凸”字形,为前方带月台的近方形建筑;北殿基址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院落中轴线东西两侧对称分布廊庑式建筑。结合文献初步推断,晚期建筑可能是金代皇家寺院大觉寺的组成部分。此外,金中都遗址出土的玉册、官印、建筑构件等文物,是研究金中都城市规划、建筑布局与皇家礼制的重要资料,更是我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真实写照。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