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骑楼
来源:中国民族报 莫景春 发布日期:2023-10-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流光溢彩的梧州骑楼城。谢爵荣摄

  南方人视水为财,认为滔滔江水涌来滚滚财富。广西东部的梧州城,位于浔江、桂江、西江三江交汇处,聚成一块富庶之地,也形成了一座独具特色的骑楼城。

  骑楼

  桂江、浔江、西江,由云贵高原的众多河流汇聚而成,浩浩荡荡,奔向梧州。其中,从梧州市区北岸注入的桂江,连通长江,贯通南北。梧州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毗邻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背靠大西南,邻近东盟,水运发达,交通便利,梧州商贾云集,财富集聚。

  骑楼是梧州近现代百年商贸繁华的历史见证。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梧州被辟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成为珠江流域的著名商埠,开始兴建骑楼建筑。昔日的梧州骑楼城商家云集,最鼎盛时共有大小商号1500多家。

  梧州的骑楼建筑主要是前铺后宅、下铺上宅,住商合一。一楼不再是整套的房间,而是让出一部分,作为通道。一楼前面是圆形柱子顶起,顶饰、柱头等形式各异,或庄重大方,或精巧别致,或典雅高贵,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欧洲古典建筑风格。通道后就是门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商品。二楼三楼就“骑”在一楼前面这几根硕大的圆柱上,人们便形象地称之为“骑楼”。

  临河而起的骑楼一字排开,整整齐齐。骑楼上楼下廊,一排楼房连在一起,这廊就是一道长长的走廊。人走在廊下,悠游自在,看看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看看廊柱上漂亮的图案,也可以欣赏街中央那青石板路。即使有火辣辣的太阳,也不必担心它会照到廊檐下,灼伤肌肤;即使有狂风暴雨,你也能舒坦地漫步廊下。

  客人稀少时,这骑楼下的廊檐给商家、主人们提供了极好的沟通交流场所。左邻右舍摆出几张小凳子,或者聊聊家常,或者休闲娱乐,消磨时间。在这里,大家同在一个屋檐下,无话不谈,其乐融融。

  骑楼也是因水而建。水给梧州城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水患。曾经,每每雨季,三江暴涨,水位急增,水淹过大堤,涌进城区。因为住的是骑楼,洪水上街时,居民们并不惊慌,迅速将东西搬上二三楼,让水慢慢穿过廊檐,流到别处。想想如果要是把一楼建得满满的,水无处可流,自然冲击房屋。那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河水经常光顾,一楼自然潮湿,人一般住在二三楼。作为主要的饮食起居场所,二三楼得到特别的设计和安排。那一扇扇拱形小窗,颇具西方艺术风格;那花窗、砖雕,十分精致;而那观景阳台墙面上的一幅幅浮雕,或为“连年有余”,或为“松鹤长春”,或为“鲤鱼跳龙门”等等,散发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铁环

  一路欣赏梧州骑楼那些富有艺术气息的浮雕,你会突然发现其间一样很奇怪的配饰——那就是锈迹斑斑的铁环。铁环落寞地挂在二楼的骑柱上,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非常陈旧,跟墙头上偶尔长出的小草相互呼应,让人们感觉到历史的沧桑。这铁环到底藏了什么秘密?

  说出真相,或许会让你大出所料,那是作为停泊船只栓船专用的。船怎么会停到二楼呢?其实,回头看看梧州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想想三江之水汇合到这里,当汹涌的江水一浪接一浪,涌进城里,整个城变成一片汪洋大海时,答案也就不言而明了。当洪水来临,人们不能每次都跑到高高的山上,只能搬到更高一些的二楼三楼,大多数时候只需待上一两天或者更短的时间,洪水就会退去。这时,人们便纷纷从二楼三楼下来,清扫淤泥,恢复正常生活。洪水就像是一位匆匆来访的客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被洪水围困的时候,人们都已在楼上备好了食品饮料。但困在家里太久,难免会心生厌烦,需要出去走走,那就需要小船了。那些用于迎来送往的小船穿梭于骑楼间,大伙儿在骑楼上遥相呼喊,或者只需挥挥手,摆渡人便迅速将船划过去。将船头轻轻地扣在二楼骑柱这坚实的铁环上,小船便稳稳地停住了。铁环在建造骑楼时便预埋下了,一般有高、低两个,水位低的时候船家挂低的那一个,水位高时就挂高处的。洪水来了,人们的生活依旧,只是陆路变成了水路。小小的铁环竟然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扣稳了来往的船只,也扣住了战胜洪水的信心。

  如今,高高的防洪堤已经稳稳地挡了洪水,这些曾经发挥巨大作用的铁环只能在风雨的侵蚀中慢慢苍老。它们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但依然顽强地坚守在骑柱上,默默地记住人们互帮互助的故事。

  水门

  仰望高高的骑楼,还会发现除了一扇扇雕刻精美的窗子之外,每家还安装着一个乌黑的“铁笼”。乍看上去,似乎是人们用来圈养什么宠物的,但一看到“铁笼”后面还有一道狭长的门,不禁令人想到当下楼房的阳台,应该是人们进出之门。

  没错,这是骑楼的水门。当洪水涌来,一楼的走廊和正门都被封住了,人们无从下楼外出,只能依靠那些穿梭在街道上的小船传递信息、外出访友等。大家先从窗子探出头来,看看附近有没有来往的船只,一旦见着,赶紧招手呼喊,小船悠悠前来,扣住铁环静静等待。主人只需打开这水门,轻松跨上小船,悠然远走,全然不顾脚下这泛滥的洪水。办完事情,又乘着小船安然归来,打开水门,像一条鱼一样钻进去,“咣当”一声锁上。

  除了作为进出通道,水门还是一个很好的交接窗口。对于那些不想外出的人家,即使缺了什么东西,也不用着急,每天都有船只穿梭,专门运送食物、日常用品等。船儿慢慢驶来,窗子塞不进大件东西,主人便将水门打开,一场交接就在水门匆匆完成,然后各自散去。

  因为有水门,就算涨水,也可以继续做生意。将水门打开,摆开货物,就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铺面。顾客可以乘着船只,在水道上来往穿梭,自由地采买,整座城犹如“东方威尼斯”。

  水门的设计跟整个骑楼的门窗十分协调,比如雕刻的花纹、门顶的浮雕。风格或是巴洛克式的,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门的上面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显得豪华而气派;或是古典式的,上半部分是圆弧形,用带有花纹的石膏线勾边,带涡卷与贝壳浮雕,配之以风景、人物、动植物花纹样,高贵典雅。水门,洪水来时梧州人一道进出的门,沟通了与外界的联系,连通了人们战胜困难的情感。

  今天的梧州城,洪水之患已经成为历史。但独具特色的骑楼依然高耸,散发着无穷的建筑艺术魅力和智慧的生活气息。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