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3-06-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兴海县温泉乡长水村一景。

  眼下,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核心区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原始森林郁郁葱葱,黄河峡谷景色壮丽。千百年来,藏、汉、回、土等17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密切交往、和谐相处,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绘就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丽画卷。近年来,兴海县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坚定不移跟党走,持续推动创建融入发展全局

  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兴海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推进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将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中铁乡隆务龙村位于兴海县东南150公里处的深山腹地,平均海拔3200米,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村庄。近年来,隆务龙村党支部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促发展为主题,大力实施“得民心工程”,民族团结的根基得到进一步巩固,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全村上下呈现出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喜人局面。正如村里的老阿妈卓尕所说:“跟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党支部走会幸福。”

  在社区治理方面,兴海县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整合社区资源,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服务居民“345”工作法;创建了石榴籽小课堂、石榴籽议事室、石榴籽党群服务中心、石榴籽志愿服务队等,共同解决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兴海县创新治理模式,推出“1+4+N”社区联防警务模式、“4警+N”村级联防警务模式、“三调联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等工程,深入推进“枫桥经验”本地化。兴海县公安局子科滩派出所成为全州唯一的“枫桥式”派出所。

  兴海县不断巩固完善平安联创、工作联动、问题联治,以自治、法治、德治为依托,以突出进城农牧民服务管理、突出社会治安管理、突出社会风险防控为工作重点,打造了具有时代特征、县域特点、兴海特色的“三联三治三突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如今,全县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平安兴海建设取得成效,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唱响时代主旋律,全面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连日来,兴海县百姓宣讲团的党员干部穿梭于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田间地头,以面对面、唠家常的形式,深入宣传党的惠农富农政策。

  兴海县举办第八届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活动。

  “宣讲把我们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现实问题讲清楚了,通俗易懂,很接地气。我见证了这几年村里的发展变化,听完宣讲后我的干劲儿更足了。”子科滩镇泉曲村村民刘万云说。

  为了把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及时传递给农牧民,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兴海县整合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及县融媒体中心、基层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百姓宣讲团等资源,探索推出了“七传七进”工作方法。其中,百姓宣讲团被中宣部评为“基层优秀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兴海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表彰大会现场。

  兴海县选择5所学校,建立法治宣传、民族团结、消防安全、维护稳定、基层组织的教育示范基地,对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进行长期宣传教育。同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收集当地模范典型故事,编辑出版了《兴海百姓故事》,号召向先进看齐、向典型学习。如今,人人争做民族团结的模范、个个争当维护社会稳定的先锋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日前,“全国三八红旗手”、兴海县司法局子科滩司法所所长更藏卓玛带着资料,驱车前往切卜藏村进行普法宣讲。宣讲场地就在一户牧民家的羊圈旁,更藏卓玛结合身边案例,引导妇女同胞在自身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学会用合理合法的途径保护自己,依法维权。她也向在场的男同胞宣传关爱妇女、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相关法律知识,给村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课。

  在兴海县,像更藏卓玛这样的先进模范还有很多。各族群众广泛参与“兴海好人”“海南好人”“青海好人”等评选活动,各乡镇、社区(村)全面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孝亲敬老文明之星”等培育乡风文明、良好家风系列主题活动,广泛开展“提素质、讲规矩,重实干、作表率”“爱家乡、促进步,讲正气、树新风”活动,在全县上下凝聚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磅礴力量。

  共谱绿色发展曲,携手同建美好幸福家乡

  站在河卡镇五一村“强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楼顶放眼望去,万亩青稞基地呈现在眼前。村民昌勒是合作社的一员,2019年他将77公顷草场全部入股,得到了4万多元分红。

  兴海县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马。

  早在2001年,兴海县就借助河卡地区地势开阔的有利条件发展有机畜牧业,成立了青藏高原有机畜产品基地。如今,兴海县依托河卡有机农牧业科技示范园,构建起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兴海县不断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绿色农畜产品品牌,进一步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积极实施绿色农牧业品牌战略,打造了兴海牦牛奶、丰收牌菜籽油、有机牛羊肉、桑当红枸杞及兴海藏香猪等31种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农畜品牌。如今,兴海县被列为青海省第二批全国现代农牧业示范县、全国首批“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兴海牦牛肉”获农业农村部“全国绿色农业十佳畜牧地标品牌”认证。“高原丰收牌菜籽油”获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青海高原第三届农产品展交观摩会金奖。

  兴海县境内黄河支流曲什安河。

  兴海县人民法院结合打造“马背上的红色法庭”,深入农牧区开展模拟法庭服务100余场次,真正实现了“让法官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中铁乡制定出台《牧民守则》,规范基层牧民群众行为,成为青海省农牧区基层治理的样板。

  党的光辉照高原,高原儿女心向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兴海县团结带领各族儿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砥砺奋进,逐梦前行。

 


 

团结之花正盛开

  初夏时节,走进兴海县温泉乡长水村,一条条柏油路干净宽阔,一排排新房沿路而建,一户户小院掩映在草原与山峰之间,仿佛行走在画中。

  长水村位于温泉乡西北部,全村有494户2045人,其中藏族人口约占90%。近年来,长水村立足村情实际,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过程中,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相传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远嫁吐蕃,途经河源郡(今兴海县境内)雪山下的一处天然温泉,文成公主让队伍整装沐浴、宿营休息,并在此处洗去一路鞍马劳顿,故此地得名温泉。自此,温泉成为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汉、藏人民千百年发展融合的民族团结之花,随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在雪域高原上盛开得更加绚烂多彩。

  如今的长水村,以每年9月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契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把尊重保护各民族优秀文化与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有机结合,打造了一批以玛尼石雕刻、刺绣为代表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品。同时,每年举办特色旅游文化艺术节,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不断增强村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水村平均海拔4000米,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长水村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实施退牧还草工程、退化草原治理工程2万亩,草原有害防控项目15万亩,发放禁牧补助资金和草畜平衡奖励资金710余万元,实现了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民持续增收的双赢目标。

  为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长水村全面推进“河长制”,对村域内128公里河道开展巡河治理。成立环境卫生整治志愿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在温泉集镇种植苗木,打造绿色美丽的高原集镇,提高了乡村宜居感与生活舒适度。

 


 

社区居民的“贴心人”

  

  童延英(右)在直播销售刺绣产品。

  “别看如今的马路宽敞又干净,以前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堆成了小山。”走进兴海县子科滩镇城西社区,童延英这样说。

  童延英担任城西社区书记后,深知基层社会治理,一头连着平安稳定,一头连着百姓幸福指数。上任之后,她就在如何更好服务居民上想办法。

  为了提升社区的“颜值”,童延英号召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挥动扫把,使社区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整治。“环境连片整治不光让环境变整洁了,也让居民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以前他们在草地上席地而坐,现在大家都特别爱护环境。”童延英说,居民们还经常参加环境保护活动,前往周边景区捡垃圾。

  走进社区的红叶绣房,只见香包、鞋垫、挂饰等精美手工成品挂满屋子,童延英与绣娘一同直播销售特色刺绣品。

  “我们社区有近3000人,其中农牧民占大多数,妇女们没有挣钱的途径,但家家户户都有她们绣的精美物件。”童延英说,社区将这些刺绣集中到红叶绣房里,按绣工不同分成三个小组,不定期组织培训,提升绣娘们的刺绣水平,并依托直播平台、电商交易平台销售成品,拓宽妇女们的致富路。

  绣娘丁英芳双腿残疾,但双手特别灵巧,靠着刺绣供3个女儿上学。童延英了解这一情况后,引导她加入红叶绣坊队伍。如今,丁英芳制作的手绣香包、鞋垫、灯笼等挂件销售火爆,通过直播带货年收入近2万元。“我用双手绣出了好日子!”她说。

  一枝一叶总关情,童延英把居民想要什么、需要什么、解决什么放在心里。在她的带动下,社区建立了以班子成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制度,形成了“四上门”服务理念,解决进城农牧民饮水难、行路难、无路灯、公厕旧、绿化少等20余项难题,落实帮扶资金、物资5万余元。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社区矛盾纠纷零积压零拖延,居家养老服务日渐成熟,民政救济救灾、临时救助服务半径不断扩大。

  (本文文图均由兴海县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