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映春秋——中国美术馆展出馆藏传统木版年画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石亦舟 发布日期:2023-05-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版映春秋——中国美术馆藏传统木版年画展”,作为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之一,此次展览从馆藏木版年画中精心遴选出120余件作品和部分木版原版,展现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丰厚的历史文脉及雕版刷印技艺的独特魅力。展览分为“神祇”“戏出”“节令”和“愿景”四部分。“神祇”板块以镇宅、纳福、多子、安康等题材的年画,反映了中国人对真善美的崇尚。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唐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纸张的结合掀起了一场人类文明传播载体的革命,对推动世界文明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雕版印刷术最早大量用于佛经刻印,由于宗教传播的需要而附加精美图像,这种具有独特审美和文化意蕴的插图成为中国版画的鼻祖。在此影响之下,至宋代经由高度发达的城市商业与市民文化的推动,催生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个特别而重要的门类——木版年画艺术。虽然中国年画的历史非常久远,但早期均为手绘形式,且并不普及,而从宋代开始,木版雕刻印刷的年画开始逐渐取代手绘形式成为主流,并以巨大的传播力量为年俗的成长定型、民俗信仰的构建以及民众精神文化的丰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

神荼、郁垒 福建漳州 木版年画

  民间年画以门神为肇始,门神又以神荼、郁垒为古远,其后逐渐发展出诸如“家宅六神”,通过张贴拜祭,期望能镇宅禳灾、迎祥纳福,反映了古人朴素的神灵崇拜和对“家”超乎寻常重视的观念。以此为中心,从民间信仰与功利需求出发,年画发展出一套十分繁复而完备的众神体系,从儒、释、道仙佛到各行业祖师,再到牛马王、农神等样样俱全,构成一个全景式“天地全神”年俗信仰世界。民间大众对生活的祈愿主要涵盖福、禄、寿、喜、财等方面,还包括对平安健康和子嗣绵延的期盼,这既与诸神信仰关系密切,又生发出世俗的人间温情与烟火况味。年画中的愿景题材伴随明清以来吉祥文化及其图样的发展而逐渐完善,成为最能全面而鲜活地反映农耕时代民间大众美好愿望的心灵图景。民间信仰与生活理想固然是民俗文化的核心内容,但都离不开生产与生存这一重大命题。于是,和生产劳动息息相关的节令成为年画表现的重要主题,其中尤以二十四节气最为突出。节令年画既是先民对农耕生活高度地概括提升与视觉再现,也以生动风趣的画面提醒及时耕作,规劝勿忘生产。由此可见,年画既是装点节日的民俗艺术,更是农耕生活必不可缺的内容,闪烁出现实主义的光辉。至于戏曲年画,虽然出现略晚,却是最受大众喜爱的题材,也是文学性与艺术性最高的类别。所谓“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戏曲年画虽与民间信仰有一定距离,但却秉承和弘扬了真善美的永恒价值观,并随着雕版印刷的便捷而广泛传播,在娱乐与教化中增强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镇宅钟馗 河北武强 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既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门独立画种,还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近、现代以来,对于传统木版年画的研究与吸收,曾在20世纪的50年代与80年代出现过一段短暂的热潮。但是,民间年画作为农耕文明时代民俗信仰和乡土艺术的经典代表,还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巨大宝库。它以与农耕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拳刀”的特殊技法,形成了不同于以“推刀”为代表的西方版画造型语言体系。更为重要的是,雕版印刷在年画中的应用普及,是艺术大众化的前缘与重要途径之一,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编辑:吴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