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传》——记叙弘一法师传奇人生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张鹏禹 发布日期:2023-04-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这首经典的《送别》,穿越百年时空,依然脍炙人口。同样令人神往的,还有它的作者——李叔同(弘一法师)的传奇人生。

  李叔同是新文化运动先驱,开现代艺术教育先河。他在国学、诗词、音乐、美术、戏剧、书法、篆刻等方面都有极高造诣,是中国20世纪前半叶光耀一时的艺术家和才子。后来,他斩断尘缘,成为一位僧德昭昭的云水高僧。这些都被汪兆骞记录在《李叔同传: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现代出版社)一书中。

  汪兆骞60岁从《当代》副主编任上退休后,潜心研究近现代史料,与一代文化大师灵魂相晤,先后完成七卷本《民国清流》。之后,他又将目光聚焦于李叔同,以心写史,致力于呈现传主丰富、复杂而和谐的精神人格,还原他凡事认真、勇猛精进的一生。

  作者笔下,李叔同才情绝代,是中国现代戏剧和现代美术教育的先行者,首开人体写生课,惊动各大学府;他在中国传统诗词基础上,汲取西方音乐养分创作出的《送别》,被传唱至今;他的书法“弘一体”天朗气清,天地广阔,脱离了世俗的审美境界,达到了宗教与道德的圆融;他持律精严,用生命修佛,追求灵魂的大圆满,成为律宗大德;国难当头,他的一句“殉道应流血”,振奋国人抗战意志;他自觉继承中国“士”文化精神,不分儒、道、佛,以善意良知为人格指归,超越狭义的宗教范畴……

  汪兆骞认为,体现在李叔同身上的这种丰富与复杂,与个人禀赋、时代际遇、传统背景等因素的碰撞有关,他在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时分,留下了一个生动的侧影。

  而汪兆骞的独特经历,也让这部书有了区别于其他弘一法师传记的感性与温度。作者的童年是在天津意奥租界一栋意大利风格的小楼度过的。梁启超的饮冰室、曹禺故居等都在这一片。出汪兆骞就读的学校大门往北,一箭之遥便是粮店后街60号李叔同故居。这些都在汪兆骞的成长中留下了深刻印迹。在本书中,作者不仅通过史料还原历史,更通过对历史微声的搜寻,建构起李叔同的立体形象。汪兆骞谈到一个细节:“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转学到北京六十六中学读高中,语文老师林逸君是佛学家、诗人和书法家虞愚的夫人。语文老师喜欢我,常常带我去她家里辅导写作,我便与虞先生熟悉起来。得知他20世纪30年代从厦门大学毕业后,一度师从李叔同,得弘一法师真传,从他那里我对李叔同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在与李叔同亲友、学生的交往中,寻访弘一法师鲜为人知的人生踪迹,也是《李叔同传: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的独特价值所在。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04月06日 第07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吴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