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说到长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攻打和戍守坚固的城墙,是永不散去的烽火硝烟。其实这并不全面,严格地讲,长城沿线的绝大部分地方都没有打过仗,即便是打过仗的地方,绝大部分时间也是不打仗的。所以说,长城是预防战争的手段。
长城最早修建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自身的安全和发展,修筑长城相互防御。公元前4世纪,自燕、赵、秦等诸侯国始,至此后的秦、汉、明等中原王朝及北魏、北齐、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均修筑了长城,修建目的也由诸侯国间的互相防御,转变成为保护农耕地区,调整农耕政权与游牧势力之间的社会经济秩序。“长城内外是故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
长城内外各民族团结融合的过程,也是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过程。不管是魏晋南北朝、辽金统一北方时期,还是元、清统一全国时期,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进行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中原文化,同时,游牧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也影响和充实着农耕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拔的爱国情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中华民族走向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