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一体的中华建筑文化丨动漫·中华文化符号
来源:中国民族报新媒体部 发布日期:2023-02-2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中华大地上的建筑形态蔚为大观。世界古代三大建筑体系中,只有中国建筑体系首尾相贯、一脉相承,延续了3000余年。

  由于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形态,各民族建筑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融合。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工程,昭示了中华建筑是集各民族建筑文化之大成。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条件悬殊,建造材料不同,因此在建筑上自然分化为土、木两大体系。窑洞就体现了黄河流域“土”文化特点,而吊脚楼等干栏式建筑则体现了长江流域“水”文化特点。两者交流渗透,形成了土木共济的建筑特点。几千年来,我国木构建筑体系从未中断。

  我国各族人民还善于就地取材进行建造。傣、景颇、德昂等民族的竹楼,通透轻盈。彝族的土掌房厚墙平顶,朴实优美。布依族用片石、毛石铺设屋面、砌筑墙体,藏族、羌族以石块构筑碉房。游牧民族还有“穹庐为室毡为墙”的移居建筑传统。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中华大地以木结构建筑为主体、多种地方形态并存的建造文化体系。

  中华建筑蕴含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价值理念。比如,在建筑选址、布局、形制、用材等方面讲究“天人合一”,北京四合院、徽州民居等,就体现了天地、住宅与人的和合秩序。讲究“因地制宜”,古典园林等就体现了对环境的利用。讲究“家国同构”,建筑空间也要体现宗法礼制秩序。

  中华建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典范。从中汲取民族智慧,有助于我们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新时代的诗意栖居、美丽中国建设。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