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一物|两千年前的草原雄鹰何以称雄大漠南北?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马健 发布日期:2023-02-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阅读原文

 


 

  

 

  名  称:鄂尔多斯式鹿纹短剑

   年  代:汉代

  体  量:长23.3cm,宽2cm

  收藏单位: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博物馆

 

  两汉时期,匈奴称雄于大漠南北,鼎盛时期“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将“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成为名副其实的草原雄鹰。

  这是一柄两汉时期匈奴人使用的青铜鹿纹短剑,剑身短小精悍,剑刃锋利,刃中鼓起向两侧倾斜,剑柄与剑身由一字形剑格连接,剑柄的末端有穿孔,便于携带,剑柄两面铸有上下两排鹿纹装饰,每排十九只小鹿,上下共三十八只,剑身整体呈绿漆古包浆,铸造工艺精湛,堪称佳品。

  (鹿纹匕首细节)

 

  短剑,又作匕首,由早期的剑演变而成,其体形较小,便于携带。《史记·匈奴列传》载:匈奴“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这里的刀就包含了大量的短剑。在十九世纪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出土的大量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中发现了为数不少的匈奴短剑,可以为证。短剑在古代是近身搏击和防身武器,对于草原民族来说,也可以作为餐具使用,短剑几乎成为每个匈奴武士的必备之物。除了实用性,短剑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等级性,通常短剑在剑柄部位铸有精美的装饰图案,既表达了草原民族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不同阶层的身份和荣耀。

  从这柄短剑我们不难发现,草原雄鹰匈奴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已经掌握了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不仅制造的武器坚固精良,装饰铸造艺术也是精美异常,这正是匈奴人善于学习中原王朝先进技术和文化的有力证据。早在夏商周时期,我国已然进入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青铜铸造和冶炼技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青铜文化不仅在华夏族农耕区域广泛传播,同时也在不断地影响着周边草原民族。正是这种文明的交流互鉴,促使两千年前的草原雄鹰匈奴族称雄于大漠南北。

 

 


  监制|杨新华

  审核|薛珊

  统筹|刘佳 胡俊 康坤全

  编写|马健

  制作|寇佳羽

(编辑:刘学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