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悔,向偏远山区“逆行” |都是一家人
来源:中国民族报 骆飞 发布日期:2022-02-1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从2009年参与企业爱心支教活动前往贵州至今,浙江小伙儿杨明已在乌蒙山区教书十余载。从志愿支教到特岗留任,他辗转黔西市多所偏远村小教书。

  与同龄人相比,今年38岁的杨明略显沧桑,头发白了不少。但谈到自己的山村支教经历和这些年偏远农村教育的变化,他的表情坚定又欣慰。

  “在这里任教的前些年,我吃住都在学校,几乎与世隔绝。”杨明说,尽管那时条件比较艰苦,但也是最值得怀念的日子。

  2008年大学毕业后,杨明在浙江老家一家私企从事外贸业务,月薪过万元。2009年,杨明偶然看到一家企业发布招募支教志愿者的信息,大学期间有过支教经历的他,内心的教育热情被点燃了。同年5月,他从公司辞职,踏上了前往贵州偏远山村支教之路。

  在备选支教点中,杨明申请到较偏远的原黔西县金碧镇杨家店村瓦厂小学。那时,瓦厂小学共有300多名学生,主体教学楼很老旧。当地缺水且交通不便,杨明经常要自己挑水做饭,外出家访都靠步行。

  很快,一年的支教期到了,同批志愿者纷纷返回,杨明却决定继续留任。2010年9月,杨明顺利考上当地特岗教师职位。当他得知更偏远的观音洞镇景山小学更缺老师,便申请前往那里任教。

  位于半山腰上的景山小学,是个只有100多名学生的村小。这里地处偏远,气候高寒,交通闭塞,很少有老师愿意来。杨明把7年的美好青春奉献于此,直到2017年小学被撤并。

  “学校有3名老师临近退休,而且有的身体也不好,实际不到5人承担主要教学任务。”他说,几乎每天课程都是满的,还要见缝插针做资料、家访。

  每个学期,杨明会多次家访全校学生,还曾因路途遥远借宿学生家中。在孩子和家长眼里,这位省外来的老师很贴心。那段时间,杨明不仅要上课,还时常维护学校设施,比如安装水管、给门窗上漆、修补屋顶。

  那些年,杨明吃住都在学校。每天放学后,他还不辞辛劳坚持给离家近的孩子辅导作业,再逐一把他们送回家。“很多村民干活回家晚,孩子回去无人看护,带着他们一起更踏实。”杨明说。

  有一年,为鼓励高年级孩子好好读书,杨明与他们约定一起学习,他每天最早走进教室,带着孩子们一起读书。最终,杨明考上了研究生,孩子们小升初也取得了好成绩。但为了更多的孩子,杨明最终放弃了公费读研的资格。谈及当初的抉择,杨明并不后悔,“放弃读研只是放弃了人生中一次深造的机会,但放弃教书,就放弃了山村的未来。”

  10余年里,杨明有很多回城机会,但他却一次次朝着最偏远山村“逆行”。2017年,杨明前往观音洞镇更偏远的熊洞村、新合村的山村幼儿园任教。

  如今,杨明正式在黔西市城郊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配套的锦绣学校任教。讲台在变,杨明对偏远山区孩子的关注不曾改变。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