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多位少数民族学者谈南疆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情
来源:新华网 李志浩 发布日期:2022-01-0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日前,美国将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签署成法,捏造新疆“强迫劳动”问题,禁止进口所有来自新疆或与新疆有关的产品。新疆多位少数民族学者就此发声,重点从转移就业角度介绍新疆劳动就业实情。

  日前,新疆举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系列座谈会,来自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的多位维吾尔族学者发言,通过调研成果及亲身经历,讲述新疆劳动就业政策与现状。

  “南疆地区农村劳动力一度严重过剩。”新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古丽娜·依德力希首先分析南疆地区整体就业形势。因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基础薄弱,南疆农村劳动力长期难以就业,贫困问题一度十分突出。

  古丽娜·依德力希介绍,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新疆各级政府近年通过疆内跨区域转移就业、向对口援疆省市转移就业等方式,成功帮助众多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这些年来,许多新疆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到东中部发达地区工作,掌握新的技能,开阔眼界,也改善了生活水平。”古丽娜·依德力希提到一位南疆枣农的故事。

  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的依明·斯来曼,曾经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长期以种植红枣为生,几年前通过麦盖提县劳务公司的介绍,来到广东省一家电子元件装配企业工作,现在年收入比务农时翻了4倍。因为到内地工作,他第一次坐上火车、飞机和地铁,享受大城市生活的便利。

  但上述行之有效的转移就业办法,却被美国政府及西方一些媒体污蔑为“强迫劳动”。新疆师范大学年轻讲师沙比娜·穆塔里夫发言铿锵有力:“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外出务工是自愿的,这是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和自由。”

  来自新疆医科大学医学工程技术学院的副教授努尔尼沙·阿力甫是南疆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见证者。

  努尔尼沙·阿力甫介绍:“我们学校借助拥有5个校区、8所附属医院的资源优势,累计安置来自和田地区墨玉县的704名贫困劳动力,他们在保洁、物业、绿化等岗位都已稳定就业。”

  25岁的转移就业人员阿曼尼萨,2019年从墨玉县扎瓦镇依格孜艾日克村到乌鲁木齐,在新疆医科大学职工食堂工作。学校与这位曾经的农村家庭主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受法律保护的劳动关系。

  “她现在在食堂窗口工作,不但能自食其力,还能给家里补贴改善生活,这是她过去做梦也不敢想的。”努尔尼沙·阿力甫说。

  多位与会学者一致认为,美国政府基于反华势力的谎言和虚假信息,将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签署成法,无视新疆为促进各族群众就业付出的巨大努力,而其对涉疆企业及产品的制裁与打压,实质是在剥夺各族群众通过劳动就业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