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充满生机活力的热土,这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大家庭。
在这片浸润红色历史文化、具有优良传统的土地上,一条条畅乡通村的公路,拉近的不仅仅是城乡距离,更拉近了各族群众相亲相爱的情感;一个个数据指标,不单单是亮点和成绩,更是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有力见证。这里,就是享有“中国彩陶之乡”美誉的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
地处湟水流域的乐都区,下辖7镇12乡。在这片方圆30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藏、土、回、蒙古等32个民族,总人口30万人,是一处多民族聚居之地。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乐都区委、区政府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以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为根本,以解决问题、共创和谐为重点,通过健全机制、丰富载体等有效措施,开创了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群众和乐、社会和谐的新局面。
海东市委常委、乐都区委书记杨海林表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一项强基工程和系统工程。近年来,乐都区着力创新载体、丰富内涵、提升实效,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创建工作,增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为海东市打造青藏高原民族团结进步新高地作出了积极贡献。
秀美乐都
民族团结氛围浓
手足相亲,团结和睦,是乐都各族父老乡亲恪守的传统;风雨同舟,守望相助,是乐都各族兄弟姐妹高唱的乐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乐都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从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高度、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目标出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全区之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力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乐都样板”,谱写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篇章。
民族理论政策宣讲
乐都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和关乎全局、关乎根本、关乎长远的大事要事来抓,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有力夯实创建工作基础。乐都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党组织按照区委统一部署,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相关工作,为创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进一步强化“一把手”责任,压紧压实乡(镇)、村两级和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创建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四亲自”工作制度,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解决、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大事项亲自督办,带头谋划推动创建工作。抽调专职工作人员持续充实创建工作力量,将创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创建“十进”示范点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等重点工作的推进。通过一步步努力、一次次实践,乐都区形成了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推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区上推动、乡镇实施、村社融入的创建工作格局。
乐都区始终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作为先导,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宣传导向,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讲好乐都民族团结故事,使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深入人心。近年来,乐都区在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青海年·醉海东”、南山射箭、北山赛马、全区职工运动会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中融入民族团结元素,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评选、表彰、宣传“最美乐都人”“好婆婆、好媳妇”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以文明乡风夯实民族团结的精神基础。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近年来,乐都区通过典型引领、整体提升,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创建工作品牌,成效显著。2014年,乐都区下营藏族乡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6年,乐都区被命名为“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2019年,乐都区古城大街小学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截至目前,乐都区已有区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130家、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23家,区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单位430家、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单位101个。
携手并进谋发展
在乐都大地,有一种风景,叫民族团结、共同富裕;有一种情怀,叫同心同德、携手向前。
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不能少。乐都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惠民工程,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各族群众共享发展红利,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乐都区高庙镇新庄村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近年来因卯寨景区的发展而远近闻名。时值盛夏,卯寨花海鲜花怒放,各地游客络绎不绝……
二月二“龙抬头”大型文艺晚会
“一溜儿天,两溜儿山,一条沟沟九道湾,高楞趄坡水不站,老天爷开眼才能吃上个饭……”这首民谣描写了新庄村过去的样貌,这里曾经是“两面荒山一片天,太阳出来晒死人”的地方。而今,新庄村的变迁,离不开卯寨景区。
李连和是新庄村的能人,早年带领村民外出打工增收,带富了一批人,李连和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企业家、深受村民拥戴的新庄村党支部书记。2013年起,李连和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把家乡3600多亩荒山荒坡变成了绿水青山。
依托绿水青山,李连和又融资1.2亿元打造了卯寨景区。景区积极吸纳新庄村和相邻的老庄村、扎门村等地各族村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吃上“旅游饭”。
为了加快卯寨三村的发展步伐,2018年,卯寨景区成立了党总支,统领新庄、老庄和扎门3个村党支部,带领各族群众加强民族团结、实现脱贫致富。2019年,新庄村被海东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
“我们要把民族团结搞好,这样才能让景区发展更快,让各民族兄弟姐妹更和谐,共同进步。”李连和说。
从卯寨出发,向西北方向走十余公里,就到了乐都区寿乐镇。走进寿乐镇寿乐社区,各族居民正围坐在一起聊天。老年日常照料中心的活动室里,展示着老年书法爱好者的优秀作品和小朋友绘制的民族团结手抄报。
寿乐社区成立于2004年,生活着2000多户、4500多名居民,是一个多民族社区。近年来,寿乐社区大力推动创建工作提质扩面,积极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社区先后成立了党员先锋队、便民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文艺宣传队、共驻共建联络队5个志愿者服务队,加大对各族居民特别是贫困户的帮扶力度,从生活上、思想上关心社区各族家庭。社区协调乐都区就业服务局为社区各族居民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各族困难家庭解决就业问题、拓宽就业门路。
寿乐社区经常组织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法律宣讲、文艺表演等活动,每年在妇女节举办趣味运动会,在“五四”青年节举办长跑比赛等,增进了各族居民的感情。
据寿乐社区党支部书记付书辉介绍,近年来,社区以5个志愿者服务队为抓手,全面推行“百步”工作法,实现组织百步内建立、服务百步内到位、活动百步内参与,大力开展各类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寿乐社区将以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合理构建新型社区为工作目标,结合实际情况,持续提高各族居民的幸福感。
寿乐社区往南十余公里,是蒲台乡的羊起台新村。
“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满地;下山一步滑三滑,上山一爬喘三喘。”这是羊起台村党支部书记余万红对曾经的羊起台村的描述。
2017年,蒲台乡启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羊起台村87户263人在2018年整体搬迁至位于碾伯镇高家村的羊起台新村。走进新村,映入眼帘的一排排复古风格的二层小楼和庭院,绿化带、小溪流、凉亭装点其间,儿童游乐场、农家风味饭馆、商店一应俱全。旅游产业的发展,让羊起台新村集体经济快速起步。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不仅要解决好“怎么搬”“搬得出”等问题,还要实现“稳得住”“能致富”。余有顺曾是羊起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是一名水暖工,在乐都区甚至西宁市区都有业务。余有顺的妻子在村里依托旅游业发展起来的一家餐饮店工作,既能就近挣到钱,还能随时随地照顾家。“现在我们两口子每月的收入能达到5000元左右,一年的收入是以前种地的3倍多。”余有顺盘算着在村里租一间铺面,开一家农家饭馆,乘着发展旅游业的东风,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
“如今的羊起台村,与往年不一般,有产业来有发展……”根据《南泥湾》改编的小曲诙谐幽默,正是羊起台新村的真实写照。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羊起台新村成立了旅游公司,采取“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明确了“一户一种园、园园连成片,一铺一产业、铺铺有特色”发展思路,如今这里的“美丽乡愁·河湟风情”乡村旅游基地已见雏形。村里先后成立水暖工服务中心、种植养殖协会,形成了“老家有基地、新村有产业”发展格局。
这些是乐都区各族人民携手并进、共创幸福美好生活的缩影。乐都区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相融相促,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八个一批”“十大扶贫工程”等,有力助推了长远发展,保持了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海东市前列的良好势头,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同心共创向未来
民族团结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团结。搞好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乐都区以创建工作“十进”为抓手,持续深入推进创建工作向基层延伸,实现家庭、社区、机关、乡村等区域全覆盖,形成了人人讲团结的良好局面。
在乐都城乡街道、广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宣传民族团结的标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团结的话语耳濡目染,入脑入心。
职工运动会
在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娃娃抓起,成为一场永不落幕的接力赛。在乐都区古城大街小学,楼道里展示着学生手抄报,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其间。教室里,老师正在上民族团结主题课,各族学生踊跃参与,气氛热烈。操场上,百人合唱、民族舞等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社团课是我校的一大亮点,每个社团都有专业老师授课。社团活动充实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强了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古城大街小学教师李志琳说。
在学校展览室,学校荣誉展示墙、师生荣誉展示台、师生书画作品展示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果展示区引人注目。
“除了这些,学校还将民族团结进步内容纳入每周‘国旗下的讲话’活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李志琳说。
近年来,乐都区古城大街小学以“安全、文明、礼仪”“加强师德建设,打造高效课堂”为载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举办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手抄报展示、“手拉手、心连心”活动等。各班还利用班会宣讲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培养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学生宣讲员。
坐落在乐都区境内的瞿昙寺是享有盛誉的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明朝,因其建筑风格和布局类似北京故宫而闻名。瞿昙寺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由金刚殿、瞿昙寺殿、宏光殿、隆国殿等组成。环布寺院走廊与殿堂、长达400多米的明清壁画,具有重要价值。600多年来,瞿昙寺见证了藏汉民族交融、团结的历史。
近年来,瞿昙寺以“平安寺院”“和谐寺院”建设、寺院社会管理和民主管理规范化等活动为载体,大胆探索,创新机制,狠抓落实,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广大僧侣、信教群众爱国爱教,寺院社会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僧侣信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乐都区深入挖掘河湟历史文化资源,精心培育民族团结进步的深厚土壤。乐都区积极打造河湟文化品牌,成功承办河湟地区国际民间射箭邀请赛、全国老年人太极拳(剑)交流活动、首届洋芋花海艺术节等文化旅游活动,并把民族团结元素融入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中。乐都区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河湟古都·人文乐都”知名度不断提升。
北山赛马
南山射箭
乐都区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增强管理”原则,合理保护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全区108项非遗项目中,瞿昙寺花儿会、南山射箭和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会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北山赛马、高庙社火、洪水火龙舞和碾伯北门竹马子列入青海省非遗名录;汉庄眉户等46项列入海东市非遗名录;南山阴阳诵经调等55项列入海东区非遗名录;高庙镇、下营乡、瞿昙镇等乡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乐都区把法治作为推进创建工作的重要途径,认真落实民族团结目标责任制,及时调处矛盾纠纷。近年来,全区354个村、14个社区建立人民调解组织368个,有人民调解员1000余名。通过持续深入推进“平安乐都”建设,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目前,乐都区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区)、平安寺院、平安校园、平安商(市)场、平安企业创建率达100%,平安家庭创建率达98%以上。乐都区不断完善服务网络,区、乡镇均设便民服务大厅(站),所有村(社区)设便民服务代办站(点)。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在乐都大地,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情同手足、亲如一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乐都各族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篇章。
(文字、图片由海东市乐都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编辑:彭凤平)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