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创建成果,建设新时代和谐美丽伊犁
来源: 王卫胜 陈元江 居尼斯那达别克 任欢 发布日期:2021-08-1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伊犁州举办多种节庆活动,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图为各族群众包粽子过端午。新疆民委供图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一个由哈萨克、汉、维吾尔、回、锡伯、蒙古、俄罗斯等47个民族聚居的幸福家园,2015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2021年1月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近年来,伊犁持续巩固和提升示范州成效,深度示范、互嵌交融、争创模范,为建设新时代和谐美丽伊犁注入了强大动力。

    坚持高位推动,创建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高起点谋划。伊犁州党委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巩固提升创建成效,2020年提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暨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双创建”)目标任务,成立以州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配强州、县两级创建机构,确保创建工作领导有力、组织有力、推进有力。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大学习、大研讨活动,不断提升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高标准推进。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创建工作政策文件。对标示范州创建考核验收指标制定了更严格、更具体、更具特色的指标体系,细化量化工作职责,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创有方向、建有目标、干有分工,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高要求落实。全州上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统战民宗部门牵头抓总、其他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格局。全面落实四套班子领导包联县市、厅级领导包联乡镇、县级领导包联村(社区),指导基层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一进”,开展互观互学互检活动,在“比、学、赶、超”中不断提升工作成效。成立驻县市工作督导组,查问题、找隐患、补短板、督整改。建立健全民族团结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总结推广经验、完善工作措施,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合力。

    坚持文化引领,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情感纽带更加牢固

    坚持入脑入心。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内容,纳入州、县党校(行政学院)、州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内容,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日常教学内容,纳入宗教活动场所“四进”活动,常态化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涉疆“四本白皮书”学习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党员干部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政策500题知识问答和“法宣在线”测试答题活动。组织宣讲队伍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开展面对面“微宣讲”,共宣讲35.85万场次、受教育680余万人。

    营造浓厚氛围。找准宣传教育与群众心理契合点和情感共鸣点,注重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多平台、多语言、大篇幅、高频率、多渠道宣传报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做到广播里有声音、电视里有画面、报纸上有文章、网络里有故事。利用“三微一端”讲好网上民族团结故事,联合通信运营商通过电视平台开机界面进行精准宣传,覆盖用户累计83万。

    增进文化认同。深入挖掘和集中打造伊犁将军府、林则徐纪念馆、汉家公主纪念馆、察布查尔县锡伯民族博物院、乔尔玛烈士陵园、王蒙书屋等一大批主线突出、特色鲜明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大力宣传“锡伯族万里戍边”等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举办“情满伊犁·爱传万家——讲述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感人故事”大赛,举行了“弘扬民族团结精神·争做民族团结模范”宣讲报告会,组织谷旭梅等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进行巡回宣讲报告。深入挖掘表彰在各项工作中涌现的民族团结模范,营造崇尚模范、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连续举办两届伊犁州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形象大使选拔赛活动,打造有特色、影响大的统战文化品牌,形成了人人爱团结、事事讲团结、处处显团结的浓厚氛围。

    促进文化交融。把尊重保护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与传承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承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阿肯阿依特斯大会”“麦西来甫”“那达慕”大会和锡伯族西迁节等传统文化活动,每年举办春节、古尔邦节等节庆活动,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创作编写了一批符合时代主旋律、融入中华文化元素、反映各民族团结和谐、休戚与共的文艺作品,拍摄的大型纪录片《伊犁河》荣获第25届中国电视纪录片系列片十佳作品,推出音乐剧《使命在召唤》、电影《村里的故事》等一批文艺作品,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深深根植于伊犁各族儿女心中。

    坚持示范带动,全域创建的氛围更加浓厚

    激活“细胞工程”。以基层党建星级化“民族团结星”创建为抓手,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好邻里”“民族团结好庭院”“民族团结小卫士”“示范户”“示范科室”等“细胞工程”评选活动,评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32155户、示范楼(栋)401个、示范科室4031个,夯实创建基础。

    扩大创建覆盖面。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乡镇(街道)、进机关、进学校、进村(社区)、进企业、进军(警)营、进景区、进团场(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窗口单位、进互联网空间“十一进”,启动“三年届满、零基启动”,对已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实行动态管理,不断优化创建模式,使创建过程全民参与、创建成果人人共享、创建工作全面覆盖。联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共同创建命名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7所,兵地民族团结示范村(社区)、示范连队(单位)22个,形成了兵地民族团结共创共建的良好局面。

    注重典型引路。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0个,其中伊宁市、霍城县、巩留县、尼勒克县等4个县市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伊犁将军府、汉家公主纪念馆、察布查尔锡伯风情园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大力培育和选树民族团结先进典型,18个集体、39名个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形成了选树一个典型、引领一个部门、带动一个县市、影响一方群众的辐射效应。

    坚持融情聚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深化

    深化结亲联谊。州直6.74万名各族干部与9.26万户各族群众结对认亲,通过结对子、勤走访、相互学、多活动、真帮扶、重激励等方式,举办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去年以来,开展各类活动12.9万场次,参与群众179万人次,办实事好事13.4万余件。

    扩大结亲范围。对口支援省份江苏省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与伊犁州直111个乡镇(团场)、145个贫困村(社区、连队)结对共建,开展“江苏·伊犁共建美好家庭”“苏伊交融一家亲”等活动,连续6年组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代表、爱国宗教人士代表“江苏行”考察学习等活动,搭建交往交流平台,深化了两地民族团结情谊。以“万里鸿雁传真情”活动为交流平台,组织来自两地的185所学校、2010个班级的3.1万名中小学生以书信形式交友结对,互通情谊。

    促进和谐共融。把构建互嵌式乡村、社区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有计划、分批次推进构建多样化的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民族学生学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活动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加强城市民族工作,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促进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群众,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