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书写雪域高原跨越千年新传奇
来源:新华网 王沁鸥、陈尚才、王泽昊、张兆基 发布日期:2021-06-0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告别贫困,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是各族儿女共同的期盼。但由于历史、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西藏始终面临发展起步晚、起点低等问题。

  脱贫攻坚,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截至2019年底,西藏自治区62.8万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

  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西藏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等待千年的自由解放

  今天的西藏,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但回望历史方知,这份成果得来着实不易。

  “以前,我真羡慕贵族家的大房子。”在横断山脉的峡谷中,昌都市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84岁的昂旺尼玛老人时常坐在自家的三层小楼里回忆往事,在旧西藏,他全家都是当地贵族的农奴。

  “家里租种了6亩地,贵族、藏军都要收税。后来贵族把3亩地收回去,但还要按照6亩的税来收,日子真过不下去了。”昂旺尼玛说,为了还债,很多农奴家破人亡。

  昂旺尼玛和妻子在家中聊天(2021年2月18日摄)

  在旧西藏,占人口不足5%的“三大领主”(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及其代理人几乎占有西藏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河流、河滩以及大部分牲畜。而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没有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遭受着沉重的赋税、乌拉差役和高利贷盘剥,挣扎在死亡线上。

  1951年,西藏宣告和平解放。1959年,延续千年的封建农奴制废除,昔日受压迫的人民成了家园的主人。

  “是党给了我们幸福!”在山南市隆子县,古桑白姆结束了乞讨的生活。民主改革后,她家分到了14亩地,一家8口人第一年收获了120多臧克(一臧克约28斤)粮食。1962年,她甚至有了人生中第一张存折,款额10元人民币。

  西藏各族各界群众一千余人在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前,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鲜花,深切缅怀为西藏和平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5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社会制度的变革极大解放了生产力。

  西藏和平解放后,在不同时期国家相继安排了一大批关系西藏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工程项目:

  川藏、青藏公路建成,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结束;

  各地兴办起现代意义上的学校,西藏第一所大学西藏民族学院1965年成立;

  1978年,医疗卫生机构数从1958年的43个增长到855个……

  1951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29亿元,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时,全区生产总值达3.27亿元。到2020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已达1902.74亿元,较1951年增长321.5倍。

  这是川藏公路通麦路段上的迫龙沟特大桥(2019年10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

  极高海拔的发展实验

  西藏曾是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区。雪域高原如何实现与全国一道建成小康社会,考验着执政者的魄力与智慧。

  70年来,党中央从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关于西藏发展的重要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系、土地政策不断调整发展。

  在雅砻河谷中的山南市乃东区克松社区,社区将600亩土地用于流转,七成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外出务工。农民还能得到土地流转费、田间劳务费和土地托管分红等收入,社区人均年收入已超2.5万元。

易地搬迁途中的西藏那曲市双湖县牧民(2019年1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那曲市双湖县是全国海拔最高县,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40%。2019年底,双湖县约2900人向南跨越近千公里,搬迁到了海拔3600米的雅鲁藏布江北岸。搬迁点所在地山南市政府还成立了幸福家园建设管理局,统筹规划搬迁群众的就业等问题。

  “双湖太冷,学生早上手里抱着暖杯而不是书本。”搬迁点小学的党支部书记邓增曲加说,“搬迁之后,校园就能听到琅琅的晨读声了。”

  《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显示:2016年以来,西藏累计整合涉农资金753.8亿元用于脱贫攻坚,支撑产业发展;建成964个易地扶贫搬迁区(点);建成从学前到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体系,对11.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边境一、二线行政村公路通达通畅,主电网延伸到全部边境乡(镇)……

  在西藏山南市第一高级中学,来自湖北襄阳的援藏老师蔡春亭(中)和本地老师次仁曲旦(右后)指导学生做化学实验(2019年5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截至目前,西藏连续选派9批驻村干部20多万人次,先后有数十名党员干部牺牲在扶贫一线……

  “西藏告别贫困的历史性成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西藏大学教授图登克珠说。

  不能忘却的手足深情

  在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昂旺尼玛(中)和家人在家门前合影(2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战贫过程中,援藏工作不间断接力,谱写了民族团结、手足情深的佳话。

  “谢谢你,援藏医生!”去年4月,看到女儿手术取得成功,藏族群众贡扎和妻子热泪盈眶。

  贡扎9岁的女儿阿吉之前被发现腹膜后长了一个肿瘤,在北京援藏医生、拉萨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伟的主刀下,原本可能在拉萨无法进行的切除手术顺利完成,贡扎一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自1994年中央提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针以来,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中央国家机关、有关省市、中央企业已先后选派9批次9600多名干部,支援西藏经济社会建设项目6330个,总投资527亿元。尤其是2016年以来,援藏项目已累计签约247个、资金近350亿元,绝大部分资金都向脱贫攻坚倾斜。

  身着盛装的西藏山南市乃东区克松社区居民在春耕仪式中(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即便是去年遭受疫情重大影响,来自湖北的援藏工作队仍克服困难,推进鄂藏两地产业融合发展;陕西省援藏干部吕智勇还自筹防疫物资,驱车五天五夜,顶风冒雪、万里奔袭,为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雪中送炭”,感动无数普兰群众。

  “援藏干部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坚定了我们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决心。”普兰县县长曲次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召开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西藏昌都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在上藏语课(2020年10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走进昌都市实验小学,校史陈列馆一面锦旗上的话格外引人注意。学校始建于1951年,是党在西藏创办的第一所现代学校。

  “学校继承了光荣的红色传统,在党的关怀下为西藏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天津援藏教师、学校校长李东锐说,今年是建党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

  教室中,一张张求知若渴的面孔专注地盯着老师;操场上,少年们迎着高原炽烈的阳光,努力奔跑。

  这正如西藏勃勃向上的未来。

(编辑:彭凤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