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绣:留住老手艺 编织新梦想
执笔:杨娟
黔西化屋村村民在带货直播时推介苗绣产品。 新华社发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裁剪、缝制、熨烫、成衣……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蝴蝶妈妈的世界”非遗产品扶贫车间,多姿多彩的苗族服饰、各种刺绣产品和蜡染制品映入眼帘。通过培训上岗,绣娘们坐在家里就可以接到订单。目前,苗绣产业在贵州已经带动了大约50万妇女就业。从大山深处苗家的日常生产生活,到引领全球时尚的高级定制秀场,承载着数千年民族记忆的苗绣正被赋予崭新的意义。
苗绣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华刺绣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的苗族聚居区。据史料记载,唐朝贞观年间,黔东南地区苗人首领谢元琛身穿用蜡染刺绣之法制作的“卉服鸟章”,入朝觐见。唐太宗李世民命画师描绘其形象,绘制成著名的《王会图》。明代时,生活在贵阳一带的苗族群众用彩线挑成“土锦”,织花布条、绣花衣裙。清代时,生活在黔东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妇女刺“锦衣”、绣“苗锦”……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苗族妇女善于织绣的记载。一代代苗家妇女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用刺绣的方式记录着历史和文化,创造了“穿在身上的史书”。
====== * ====== * ====== * ====== *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各民族互鉴融通的典范
执笔:蒋丽
战国赵北长城。图片来源: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官微
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无愧武灵王。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1961年,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考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赵北古长城后,创作了这首广为流传的《登大青山访赵长城遗址》。 这段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长城,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结晶,也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河套地区交融的见证者。
战国时期,群雄逐鹿。各诸侯国为立于不败之地,纷纷变法图强。尤其是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大增。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正处在衰落时期,无力与秦、齐等大国抗衡,且常常受到邻国中山以及林胡、楼烦、东胡等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战争频仍,赵国常吃败仗,眼看着就要被他国兼并。
====== * ====== * ====== * ====== * ======
达西村:美丽蝶变,源于团结一心跟党走
执笔:闫若之
沙吾尔·芒力克(左三)和村民们分享总书记的嘱托(图片来源:天山网)
达西村的发展变化说明,有党的好政策,有各族群众齐心奋斗,就一定能让乡亲们过上舒心幸福的生活。兴疆稳疆,重在基层。希望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像吸铁石一样把乡亲们紧紧凝聚在一起,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把生产搞得更好,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的回信
达西,在维吾尔语里是盐碱地的意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曾经是盐碱严重、人烟稀少的贫瘠之地。对于这个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村庄,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惦念。
2009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曾深入达西村考察。他走进村党支部书记沙吾尔·芒力克的家,在葡萄架下与各族群众亲切交谈,共同畅想达西村未来。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提到了沙吾尔·芒力克,讲到了达西村的村训——“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
消息传来,沙吾尔·芒力克和全体村民十分激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近年来达西村的发展变化,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