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认同重在提升心灵共情能力
全国政协常委、新疆师范大学原副校长
共情,是人与人之间认知和情感连接的纽带。增强认同,就要提高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层面的心灵共情能力,通过教育来培育中华民族认知、中华文化认知,增进国家共情,以达到“知行合一”。
认知中华民族,培育中华民族共情能力。历史上,各民族不断融合,在文化上造就了一个基本的价值体系并形成共同的基因,这个基因包括政治上的大一统、文化上的多元融合,最终铸成“中华民族共同体”。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欺凌下,中华民族由“自在”的民族逐渐演变为“自觉”的民族,又从“自立”的民族发展到“自强”的民族。“中华民族”强调的是政治上的大一统大融合和文化上的根源性和归属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些民族地区废除了奴隶制、封建农奴制,各民族真正有了相互平等的社会基础。没有新中国,就不会有56个民族的平等地位。 【详细……】
打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 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应成为我国公民最基本的要求。把这个底线要求打牢了,将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战胜未来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的思想保证。
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是树立正确国家观的基础。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共同守护了祖国疆域,这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存空间。这个各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生息的家园,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国。各民族都是祖国大地的主人,每个人都是祖国母亲的儿女。
对西藏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几点思考
西藏自治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但对标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对标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更深层目标,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西藏仍有一些方面需要加强和改进。
一要更加注重教育引导。始终抓住青少年、干部职工、僧尼及农牧民等群体,利用“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四讲四爱”“遵行四条标准,争做先进僧尼”等主题活动,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及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详细……】
中华民族是有独特历史特征的共同体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有精神,与世界上其他共同体比较,中华民族是有独特历史特征的共同体。
历史上,各民族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团结发展的辉煌历史。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各民族共同培育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适,而成其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详细……】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