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滇中腹地的双柏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县。在这片多彩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彝、哈尼、苗、回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一半。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双柏县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紧密结合,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
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双柏县各族干部带着真情进村入户访真贫、看真贫、识真贫,把搞清楚各族群众家庭情况,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作为脱贫攻坚第一步。面对面、心贴心与群众认亲交友,为群众谋实惠。健全完善贫困动态监测体系,把因突发重大事故、重大灾害、重大疾病造成家庭发生大额支出,不能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家庭及时纳入帮扶体系,确保“零漏评、零错退、零漏扶”。
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扶勤相结合,以县级领导干部讲政策、乡镇干部讲措施、村干部讲经验、“脱贫光荣户”讲感受的方式,耐心细致做好政策宣传、思想引导、释疑解惑工作。具体来说,做到“四个”讲清楚,即讲清楚贫困人口识别、退出的标准和程序,讲清楚脱贫攻坚的特惠制和普惠制政策,讲清楚自力更生和外力帮扶的关系,讲清楚贫困户脱贫不脱政策、不脱帮扶;抓实“十小工程”,在云南省率先开展“感恩党中央、脱贫奔小康”主题教育,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引导群众比过去看现在、比发展看差距、比幸福看未来,充分调动和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脱贫致富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勤劳实干、向上向善的道德新风。
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下足绣花功夫。坚持把“精准”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各环节,认真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下好进村入户的苦功夫、练好因贫施治的硬功夫、做好一户一策的细功夫。以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为抓手,制定细化时间表、路线图与责任清单,做到贫困对象家底清、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清、投入产出清、帮扶责任清、脱贫时序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会什么干什么”的“问需式”原则,根据贫困家庭实际情况、发展意愿,“一户一策”制定完善帮扶措施和巩固提升计划,切实把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切实把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层层压实脱贫责任。扎实开展“我的工作我负责、我的困难我克服、我的业绩我创造、人民幸福我来谋”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干部把贫困群众当成“家人”、把贫困群众的事当“家事”、把贫困群众脱贫当“家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面落实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县、乡、村三级书记抓脱贫责任制,全面推行县处级领导包乡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包保推进机制。在云南省率先实行脱贫攻坚观察员制度,制定出台《双柏县脱贫攻坚问责追责十条办法》,组织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纪律巡察,层层压紧压实责任。
解决好“如何帮”的问题,凝聚强大攻坚合力。实行脱贫攻坚主题月、攻坚周、专题日制度,为“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定主题、定频次、定责任,确保脱贫攻坚制度落实、责任落实、任务落实。组织开展“百企帮百村”“同心工程”等社会扶贫行动,打造一批产业、转移一批就业、组建一批专业合作社、搭建一个扶贫慈善平台、解决一批扶贫资金、培训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形成人人参与的脱贫攻坚合力。
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坚持把脱贫质量作为首要标准,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坚持短期增收、实现脱贫与长效巩固、稳定致富相结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逐村逐户排查,逐条逐项对标,严格标准、把握程序、精准退出,确保真脱贫、脱真贫。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项目、脱贫不脱责任”的要求,对脱贫群众“扶上马、送一程”,巩固工作成效;对未脱贫群众再聚焦、再发力,坚持做到力度不减、劲头不松,队伍不撤、人心不散,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
(编辑:李华)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