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总结交流党的创新理论在边疆治理上的成功实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求是杂志社近日在南宁共同举办“全面小康与边疆治理”理论研讨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和求是杂志社主要负责同志等负责同志以及300余名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边疆治理摆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出台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作出“强边富边”等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新时代边疆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在统筹“两个大局”的基础上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会同志指出,边疆治理现代化要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来实施,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趋势中来把握,把统筹“两个大局”的普遍性和边疆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把面对新机遇新挑战的共同要求和本地区本行业的特殊要求结合起来,当前就是要与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一体推进。
注重完善乡村和社区治理体制。与会同志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发挥好自治的功能和作用尤为重要。要引导各类组织完善内部自治结构,构建有效的自治体制,推进治理现代化。把党建引领作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主导力量,把简约高效作为完善乡村和社区治理体制的方向,把社会协同作为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和格局的支撑,充分调动和发挥民族地区资源、乡贤、社会组织等方面作用,努力形成党的领导全面、体制机制简约、运行管理高效、多方协同治理、群众办事便捷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狠抓任务落实,推进脱贫攻坚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的大事。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要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第一民生工程,向“贫困的最后堡垒”发起总攻,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发展是边疆治理的重要任务,也是边疆地区脱贫的重要手段。与会同志指出,要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抓手,推进特色扶贫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形成“长中短”效益相结合的扶贫产业发展新格局。围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动力活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加快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的订单式农业生产,通过网络平台拓展市场,形成产供销紧密衔接的产业链,增加群众收入。
教育扶贫是消除贫困的治本之策。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与会同志指出,要推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优先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薄弱环节和困难人群倾斜,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加强高校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加大职业技术培训资金设备投入,增强职业技术培训师资,推进职业技术培训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职业技术办学质量。构建完备有效的教育扶贫监督机制和实施问责评估制度,确保各项教育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绿色减贫是推进全面高质量脱贫及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与会同志指出,结合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既促进贫困户增收,也提升对绿色资源的投入和管护力度。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劳动力转移,降低当地生态环境的承载压力,为贫困人口开拓新的发展方向。加大区域间绿色减贫的“抱团”发展,建立不同区域间合作机制。找准绿色减贫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衔接点,发挥绿色减贫的隐性价值。
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民族地区是维护边疆安全、确保国家稳定的安全屏障,是保护资源环境、确保生态安全的生态屏障,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要坚持走中国化道路。与会同志指出,中国的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走中国化道路,这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处理民族事务,解决民族问题。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改革创新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现代化。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与会同志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因地施策、因需施策,把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作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导向。推动民族地区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国家整体战略,补齐薄弱环节短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夯实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会同志指出,推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要搞好民族团结,争取民心,加快社会进步。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优先支持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建设,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着力解决制约社会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把加快社会全方位进步作为加强边疆治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首要任务。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个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举措,为边疆地区的开放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形成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发展的路径选择。与会同志指出,要深刻认识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充分发挥边疆区位优势,构建高效便捷的物流网,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形成数字化产业生态。强化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金融优势互补,提高金融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现代数据信息系统,拓展新基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带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建设特色鲜明的自贸试验区。与会同志指出,要加快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引领沿边开放发展,提升边疆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扩大边疆地区对外开放,促进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有序流动。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投资贸易先导区、金融门户核心区、沿边开放引领区、向海经济集聚区、现代服务业开放创新区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门户港,更好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突出制度创新,积极开展差异化探索,创造制度红利、激发市场活力。
统筹做好内陆与沿边、沿海联动发展。与会同志指出,要促进各区域之间加速“合纵连横”,进一步提升水陆空对接顺畅的交通互联体系,完善产业链建设领导机制和推进机制,健全完善劳务协作机制,加强就业后续保障服务合作。聚焦跨境金融创新,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聚焦“数字+金融”,培育金融发展新引擎。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承接转移的能力,提高产业链的粘性、产业链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搞好和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擦亮生态金字招牌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与会同志一致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与会同志指出,要正确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更加明确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的过程、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的过程,把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融合推进,继续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工程,落实好生态补偿机制。大力研发绿色技术,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使绿色新技术转化成市场畅销产品。倡导绿色消费,为绿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统筹山水林田湖海湿地系统治理。与会同志指出,要推动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之间有机结合、相互协同,精准分类施策,落实“全域管控”,把该开发的地方高效集约开发好,把该保护的区域严格保护起来。持续加强环境治理,打好“治源、治水、治乱、修复、提升、发展”组合拳。扎实推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节约放在首位,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换取更大的综合效益。加快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与会同志指出,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要盘活生态、自然、人文等要素,充分释放生态红利。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持续加大对传统产业实施生态化改造。挖掘生态文化底蕴,打造生态经济品牌,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入新境界。
(编辑:闫若之)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