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俄之间形成了以茶叶为大宗贸易商品的长距离商业贸易网络。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时,把中俄间这一商业贸易网络称为“万里茶道”。近年来,“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深入展开,相关研究不断推进。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万里茶道”的历史与演变入手,对“万里茶道”的概念与内涵作一简要界定。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从公元前2世纪起,中国茶叶就开始向外传播。但直至1617年,俄国使者秋梅涅茨将茶叶作为给沙皇的礼物从中亚带回俄国,是为华茶入俄之始。此时输入俄国的华茶数量少,传入方式属于间接输入,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1656年,费·巴依科夫使团抵达北京,正式拉开华茶直接输俄的序幕。随后,俄国使团和官私商队纷纷到北京进行贸易。这一时期,俄国人开辟出3条华茶输俄路线:西线(北京—内蒙古南部地区—哈密—吐鲁番—额尔齐斯河—托博尔斯克)、中线(北京—张家口—库伦—色楞格斯克)、东线(北京—喜峰口—内蒙古东南地区—齐齐哈尔—海拉尔—尼布楚)。
1727年中俄签订《恰克图界约》,规定“在两国交界处所零星贸易者,在色楞额之恰克图、尼布朝(楚)之本地方,择好地建盖房屋,情愿前往贸易者,准其贸易”。1728年,恰克图开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不允许外商到中国内地采购茶叶。因此,恰克图开市时,到内地购办茶叶转运至恰克图的主要是晋商。此时,输俄茶叶主要来自福建武夷山,运输路线有两条:第一条路线由福建崇安县过分水关,入江西铅山县河口镇,在此装船顺信江下鄱阳湖,穿湖而过出九江口,溯长江抵汉口,转汉水至樊城,起岸北上,经河南赊旗镇入山西,过潞安府、沁州和太原府运至河北张家口,再经库伦运至恰克图;第二条路线由武夷山运茶至浙江淳安县,在此装船顺富春江直达杭州府,再由杭州府到吴淞口而达上海港,在上海港将茶装上大船,出崇明岛沿近海抵达天津,再转通州,北上张家口,向库伦,达恰克图。
除武夷茶外,恰克图开市后,输俄华茶还有一部分来自湖北羊楼洞茶区。乾隆年间,晋商到湖北蒲圻羊楼洞设庄收制砖茶,经陆路运往新店装船,顺新溪河入黄盖湖,出石头口入长江,运往汉口与武夷茶汇合,一道运往恰克图。茶叶运至恰克图后移交给俄商,由俄商运往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其运输路线大致如下:恰克图—色楞格河—伊尔库茨克—安加拉河—叶尼塞斯克—凯姆河—科尔帕舍沃—鄂毕河—汉特·曼西斯克—额尔齐斯河—托博尔斯克—彼尔姆—卡马河—喀山—下诺夫哥罗德—雅罗斯拉夫尔—莫斯科—圣彼得堡。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武夷茶供给受阻,茶价大涨,部分茶商遂购办两湖茶运至恰克图出售。两湖茶非常适合俄国人的口味,因此打开了俄国市场。
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攫取在华利益。1858年签订的《中俄天津条约》,使俄国不仅在中俄边境指定之地点可以贸易,各通商口岸亦可通商。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使俄商获得在北京、张家口、库伦等地贸易的权利。1861年,汉口开埠,列强纷纷涌入。同年,俄国政府允许经由海路输茶入俄。
随着俄国在华利益的扩大,恰克图在华茶输俄中的垄断地位被打破,由此导致中俄茶叶贸易发生三大变化:
一是俄商深入中国内地,直接参与中俄茶叶贸易。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将中俄茶叶贸易限制在边境互市口岸。通过《中俄天津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商获得在中国内地参与中俄茶叶贸易的权利。
二是汉口取代恰克图,成为中俄茶叶贸易的中心。汉口通过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和长江沟通了宁红茶区、羊楼洞茶区、安化茶区、宜红茶区,将上述茶区所产之茶集中于此,由陆路、水路或海路输往俄国各地。
三是汉口茶叶输俄路线逐渐增多,最终在中俄之间形成一个以茶叶为大宗贸易商品的长距离商业贸易网络。
在1917年以前,汉口茶输俄路线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是江河陆地联运线,即汉口—樊城—赊旗镇—太原—张家口—恰克图线。这是一条传统的华茶输俄路线,有近200年的历史。在天津开埠前的100多年间,它几乎是华茶输俄的唯一路线,一直到19世纪末还在中俄茶叶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1906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此路线逐渐失去作用,于1911年停止运茶。
第二种是江河海陆地联运线,即汉口—上海—天津—张家口—恰克图线。此条路线开辟于1861年,与第一种路线相比,既省时又省运费,开辟后即成为俄商从汉口贩运茶叶回国的主要路线。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汉口茶经上海运至大连,再经中东铁路、西伯利亚铁路运至俄国各地。因铁路运费比陆路商队运费便宜,繁荣了40余年的江河海陆地联运线慢慢衰落。
第三种是江海联运线,即汉口—上海—伦敦—波罗的海—莫斯科线以及汉口—上海—苏伊士运河—敖德萨/巴统线。前者始于1861年俄国西界开茶禁,后者则是汉口茶叶直接运销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海上路线。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1871年,俄罗斯轮船贸易公司商船“乞哈乔夫号”驶抵汉口装载茶叶运回敖德萨。翌年,该商船和该公司“俄罗斯号”同来汉口运茶。自此,华茶直接运销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海路正式开通。
第四种是江海铁路联运线,即汉口茶叶经上海运抵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或庙街(尼古拉耶夫斯克),或中国大连,再经过中东铁路或西伯利亚铁路运销俄国各地。
除上述四种汉口茶叶输俄路线外,还有少量汉口茶通过其他路线输往俄国各地,如汉口—上海—天津—张家口—归化—迪化—伊犁—俄国、汉口—汉中—西安—兰州—嘉峪关—迪化—俄国等路线。
通过对“万里茶道”历史及其演变的简要梳理可以看出,“万里茶道”是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茶叶为媒介,沟通中国和俄国的交通、商业贸易路线。它具有如下特点:
其一,起点多元。福建武夷山茶区、江西宁红茶区、湖北羊楼洞茶区和宜红茶区、湖南安化茶区等都曾是“万里茶道”的茶源地。
其二,路线多样。从最初的江河陆地联运、江河海陆地联运,到江海联运,再到江海铁路联运,华茶输俄路线不断增多,最终在中俄之间形成了以茶叶为大宗贸易商品的长距离商业贸易网络。
其三,“万里茶道”是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全球贸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万里茶道”的形成与中国茶叶的全球化进程基本一致。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编辑:闫若之)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