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教更须爱国
来源:人民政协报 李传玺 发布日期:2020-08-2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前几年读《赵朴初传》看到这样的史料。抗战爆发,淞沪沦陷后,“孤岛”租界一下聚集了100多万难民。圆瑛、赵朴初等佛教界人士开设了30多个难民收容所,并陆续收容了50多万难民。得知新四军成立后,一天赵朴初找到“正大”难民收容所主任、中共地下党员刘平若说:“难民中的青壮年希望打鬼子,原来我不知道怎么与抗日武装接头,现在听说成立了新四军,你能不能想想办法与他们联系上?”当听说新四军中缺乏无线电技术人才时,他又跑到工部局以难民需要一技之长以谋出路为由申请开办无线电技术培训班。之后两年,赵朴初和难民党委前后分两批输送了1200多名青壮年参加了新四军,其中就有一些新四军急需的无线电技术人才。

  朴老他们的这些史料,体现的正是我国佛教界甚至整个宗教界,本就有着的爱教更爱国传统、积极与民族解放国家复兴相适应的内在自觉。

  这是朴老等一批大师级人物的爱国事迹,在普通僧人那里呢?

  前年7月,出差从安徽芜湖回来路上,顺道去看了抗日名将戴安澜的故居。将有关图片发到网上后,《新华每日电讯》领导看到后,说你为什么不写篇这方面的文章。文章写成后,突然想到戴将军小时读书的枞阳施湾准提庵去看看。施湾在枞阳东乡,是尚武之地。这里是戴将军祖母的娘家,在这里,他不仅接受了桐城派扎实的基础文化教育,更立下了强身报国的人生志愿。我去了。施湾黄梅大山前面充满诗意的枫沙湖仍是那么纯净安宁,准提庵正在重修。在准提庵我又听到了一个凄然但更壮烈的故事。抗战时,这里曾是江北(枫沙湖前面即是长江)新四军的一个交通站,庵内的女尼方小姑不仅热情接待过江的新四军人员,平时还充当了交通站的交通员。后来被日伪知晓后,一天突然包围了准提庵,眼看无法脱身,为了避免遭受侮辱,方小姑毅然架起干柴,浇上香油,然后坐入其中。如今方小姑的墓就坐落在庵后的小山坡上。当地的地方志没有记载,有关佛教史也没有记载,但桐城方家后人没有忘记,我去拜见时,看见墓旁有方家人扫墓时敬献的花环,当地村民也没有忘记。这个故事就是领我去走访古道的村里同志突然想起对我说的。从施湾回来,我看到了戴将军小时走过的山道和读书的地方,更记住了这个故事。

  这两天在家翻读一些老书,突然看到一张照片,题目名为,《1938,和尚站岗》。画面是,一名僧人,穿着宽大厚厚的僧袍,虽然是冬天,但没有戴帽,左手拿一把长长的钢刀,站立在一座古老的券门旁,不远处是碎石坡和干涸的河道,阳光似乎太过强烈,有些耀眼,但两眼仍然非常警惕地看着远方或者山道。这名僧人显然已经成了一名合格的哨兵。既然宗教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在一起,那就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接受时代的召唤,勇敢地投身民族解放的伟大战斗中去。

  爱教更爱国,爱教更须爱国,是这些照片和故事中的母题,也是我国宗教界不变的传统。这样的史料和这样的故事,还需要我们大力挖掘和宣传,相信通过弘扬宗教界爱国爱教优良传统,更能调动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爱国守法、团结进步、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委统战部)

《人民政协报》(2020年8月20日 8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