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位于宁夏平原中心地带,各民族群众在这里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守望相助,亲如一家。党的十八大以来,贺兰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书写了新时代“贺兰儿女一家亲,黄河奔腾共筑梦”的新篇章。
发动“主引擎”,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
贺兰县将民族工作作为“生命线”工程、“一把手”工程、基础性工程和战略性工程进行谋划,建立“一网一图一链”工作机制,推动创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
县、乡、村三级分别成立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民族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在社区探索成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构建起“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创建工作网络。制定出台配套文件,落实工作经费,全力推动十大领域分类创建、十大品牌特色创建、十大重点融合创建的路线图。
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县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与县委、县政府其他重要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建立履、督、述、考、问责机制,形成衔接紧密、层层推进、全面覆盖的执行链条,共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
把握“总开关”,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贺兰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
利用贺兰山岩画、古汉墓遗址、宏佛塔等历史古迹做好宣传教育,让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我们都是奋斗者”等主题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大宣讲,激荡起各族群众家国情怀。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组织文艺工作者将戏曲(花儿)、书法美术、文学、民乐、朗诵等送进课堂。依托文创基地工作室和文艺类协会,组织学生研习黄河泥塑、剪纸、刺绣、篆刻等文化遗产。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把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各类社会模范评选的重要条件,培育评选“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家庭”“最美家庭”等示范户千余家。5.8万名志愿者开展志愿活动7000余场次,200余名“贺兰格格”用心用情为各族群众圆梦“微心愿”,各民族同胞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耕耘“百花园”,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
实施细胞工程。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常态化开展社区“邻里和睦一家亲”、乡村“团结互助共致富”、机关“懂政策、讲团结、作表率”、企业“在一起、共成长、同心圆”、学校“培植民族团结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宗教活动场所“我是一个信教群众,更是一个公民”、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团结共进步,和谐促发展”等创建工作,推进社会细胞全覆盖,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
实施品牌工程。制定一单位一特色、一行业一主题、一区域一联动的统一规划,打造了花园社区“我们都是石榴籽”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建品牌。
实施增量工程。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覆盖到哪里”的工作理念,向新空间延伸,建设“五位一体”的全媒体平台,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把互联网空间建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平台;向新群体延伸,建立服务圈、朋友圈、爱心圈、成长圈四位一体的“小蜜蜂生态社区”,3000余名快递员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员、实践者,在大街小巷、千家万户传播民族团结好声音;向新业态延伸,在旅游景点等开展创建工作。
在贺兰这片热土上,26万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永远在路上。贺兰县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举措,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为“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
(编辑:闫若之)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