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彦村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
社区居民一起包粽子,欢度端午节。牟泉摄
新民乡村民在藏族服饰展演暨民族歌舞盛会上共同跳起“大团结锅庄”。
山根村党支部拉面团队展示拉面技艺。本报记者 牛锐摄
青海省海东市是河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因位于青海湖之东而得名。全市总人口17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0.4%。长期以来,海东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抓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打造了一批创建品牌。一个个民族团结故事,见证着各族群众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凝聚起河湟大地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班彦,土族语,意为“幸福”。几年前,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整体搬迁,村民们大步向幸福生活迈进。
搬出大山天地宽,团结一致奔小康。搬迁后的班彦新村立足民俗文化优势,积极打造海东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充分发挥班彦盘绣园、酩馏坊、采摘温棚和农家乐的带动作用,发展特色民俗旅游业,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自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以来,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镇化隆路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志愿者服务队、辖区共驻共建单位的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使创建工作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内容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民和县新民乡是汉、藏、回等多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近年来,在党的精准扶贫阳光照耀下,新民乡以空前的工作力度、超常的工作措施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乡村面貌、百姓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全乡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丽、更和谐、更幸福。
近年来,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通过发展拉面经济,走上了群众首创、政府扶持、市场发展、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白庄镇山根村党支部组织拉面团队,在村内自主开办拉面技能培训班、拉面店经营能力培训班,带动村民走上致富之路。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循化拉面人积极融入自己干事创业的城市,用最朴实的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一碗碗拉面,不仅成为循化人的“致富面”“小康面”,也成为拉近各族群众距离的“团结面”。
(除署名外,文字、图片由海东市创建办提供)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