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在月亮山蜿蜒的山路上绕了一圈又一圈,时有习习山风拂面,虫鸣鸟叫入耳。一个半小时后,离榕江县城65公里、镶嵌在群山环抱中的高排村便映入了眼帘。
高排村是榕江县兴华乡仅剩的未出列两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截至今年初,全村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0户1449人,已脱贫225户1246人,未脱贫35户203人,贫困发生率达8.67%。
沉重如山的贫困还在笼罩,一束蕴含着无限生机的“亮光”已穿透贫困“阴云”,点燃了希望之火。
自教育扶贫实施以来,这个久困于贫的村寨年年飞出“金凤凰”,从2015年至今,高排村走出了36名大学生,其中本科生35名,博士生1名。
“贫困制约着大山的发展,更是许多山里娃求学路上最大的‘拦路虎’。”高排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文志告诉记者,2015年以前,高排村仅有大中专学生三四个。
在李文志看来,虽然一个贫困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十分不易,但却是斩断“穷根”最好的方式之一。“大学生在外学习后不但能够将新观念、新思想传递给家人,而且大学生毕业后更加容易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从帮扶工作队驻村以来,全体队员都尽己所能,想尽一切办法帮助高排村孩子们考上大学,飞出大山。工作队先后多次为贫困学生申请生活补助费和国家助学金,2015年至2019年秋季学期,共兑现教育补助资金108万元,并争取了一系列针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让一个个贫困孩子得以完成学业。
截至目前,全村在校学生599人,县外就读78人(在校贫困学生401人,县外就读贫困学生47人)。其中,中职12人(贫困学生11人);大学36人(贫困学生29人)。
包龙源是村里的贫困学生之一,也是高排村目前唯一的博士生。父亲长年患有精神分裂症,家里的负担全都压在其母亲身上。但在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他的求学道路一直顺遂,心怀感恩的他发奋学习,去年考上了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University of the Punjab)的博士。
“一路走到今天,我得到了很多资助,很感激,等过两年毕业后,我想回到家乡,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包龙源说。
感恩奋进,高排村走出的大学生们已开始行动起来,为改变家乡而努力着。
5月底,就读于茅台学院大一年级的高排村学子祝正龙和村里几名大学生联合组织了一场“我为高排做什么”主题感恩宣讲活动,并组织了村里部分小学生上台开展唱歌、跳舞等文艺活动。
祝正龙说:“我们还自发组织了青年队伍,帮助村民义务干农活。”
扶贫先扶智,用教育扶贫之刃斩断贫困代际传递之根。榕江县以“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目标,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实现“应助尽助”。截至6月14日,共下达2020年度学生资助预算资金7773.04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覆盖建档立卡学生59066人次。
“现在,许多山区学校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山区学生能够通过图书、互联网等多渠道了解外面的世界,不断拓宽视野。”榕江县教育和科技局副局长陆小松说,下一步,榕江还将针对贫困户家庭的学生展开进一步帮扶,特别是一些贫困户家庭的高校毕业生,还将进行专门就业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顺利实现就业,彻底斩断“穷根”。
(编辑:程艳)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