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脱贫故事]唤醒“沉睡的大山”—— “经营乡村”让乌蒙山极贫乡变了“模样”
来源: 王丽 吴思 肖艳 发布日期:2020-06-1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7年前,贵州省赫章县安乐溪乡丰岩村180多户群众,受云南彝良地震影响陆续迁至几公里外的乡镇移民新区。这个地处乌蒙深山的深度贫困村,农民大多外出务工谋生,家乡的土地渐渐荒芜了。

  而今年春夏,丰岩村上百名村民又回到家乡的土地上,育种、除草、移栽,每天忙个不停。遍布山岭的3万窝天麻和100多亩半夏长势正旺,不仅绿了荒山,更充实着百姓的“钱袋子”。

  “去年以来,给村民的工资就发了48万元,户均增收三四千元。”56岁的丰岩村党支部书记刘兴科说,村党支部领办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即“村社合一”模式),盘活荒坡荒地,因地制宜种植中药材。“沉睡的大山”被再次唤醒,多年的撂荒地变成了“聚宝盆”。

  脱贫攻坚“产业革命”推动着极贫山乡发生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丰岩村第一书记张树说,2019年11月,村里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法人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公司+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天麻、半夏等产业。育种、苗木、技术、市场等都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服务,村民全部入股,可以流转土地、可以灵活务工,也可以自己发展,而合作社的收益由村集体和村民共享。

  “以前大多数村民只能勉强靠低保度日,村集体更是没有一点儿积累。如今村里的账上随时都有二三十万元,给群众办点实事也方便多了。”刘兴科感叹道,“当前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新时代对村干部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丰岩村的实践,正在安乐溪乡的村村寨寨展开。作为毕节市18个极贫乡镇之一,安乐溪乡14个村(居)中有11个是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6个。乡长周遵龙说,目前每个村均已成立党支部领办的村级合作社,充分利用群众撂荒多年土地500多亩,发展天麻、半夏、马铃薯、核桃等产业。通过“村社合一”,14个村(居)都实现了有实体经济支撑,集体经济积累达660万元,全面消除了“空壳村”。

  “还是这片山,还是这方土。过去是‘管理乡村’,现在是‘经营乡村’,观念变、思路变,就能让贫困山乡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安乐溪乡党委书记蔡明臣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农村产业正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从“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从村民“户自为战”向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转变。以合作社建设为纽带,向外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向内把群众组织起来,通过利益联结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育群众增收脱贫的活水源头。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