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2点半,初三学生郭恒从教室拿起一根长木棍,径直向操场跑去。
“马上上体育课,要表演我们布依族的抵杠运动。”他说,这是他们几乎每周都会练习的一项民族体育运动。
同学们在体育课上练习抵杠。新华社记者 罗羽 摄
郭恒是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黄腊布依族苗族乡黄腊民族中学的学生。他所说的抵杠,指的是2名男性分别手握、腋夹同一根长约1.6米、直径约6厘米的杠子(木棍)两端,在两个直径大小分别为3.2米和6.4米的同心圆内角力,谁先把对方撂倒或推出大圈谁就赢。
黄腊全乡近1.8万人,其中布依族占86%以上。这项起源于清朝末年的运动,最初是为了军队选拔,如今则变成黄腊许多村寨特有的群众性运动项目,并于2006年作为民族民间文化引入校园。
在操场上,郭恒与同学们站好队后,老师班仕文走到大家面前,声音洪亮地说:“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外很多人不幸失去了生命,其中不少是身有基础疾病或身体素质差的。这提醒我们,在做好日常防控的同时,还得加强锻炼,保持强健体魄。”
老师班仕文(右一)在体育课上为学生示范抵杠动作要领。新华社记者 罗羽 摄
老师讲完,全班同学进行了筋骨活动和跑步热身。之后,所有男同学站成一排,围着篮球场中圈开始抵杠训练。
郭恒首先入场,与一名同学比拼。在围观同学的加油声中,经过抵、摆、挑、压等几分钟的角力,他最终把对手掀倒在地,赢得了胜利。
“抵杠的输赢并不仅仅取决于力量的强弱,还取决于身体的协调和头脑的灵活。”作为任课老师,班仕文还主抓学校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他说,从事这项运动,不仅可以锻炼人的手脚和腰腹力量,还能提升人的身体协调性和头脑灵活度。
班仕文介绍,黄腊民族中学共有三个年级,200多名学生,其中男生100多名,绝大多数男生都学过抵杠。
两位老师在体育课上为学生做抵杠动作示范。新华社记者 罗羽 摄
“这项运动有个好处,无论训练还是比赛都是两人一组,平时训练只需要找到一块空地,热身后即可投入战斗。”他说,这样既能减少同学们的聚集以防控疫情,又能通过锻炼增强学生体质,还能保证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
同是初三学生的柏俊也是一名抵杠运动的佼佼者,他在同学心目中是力量和技术完美融合的化身,他本人十分喜欢这项运动,并对老师的话感同身受。
他说:“我经常找小伙伴一起练习,有时候我们也会利用课间练习。”学校每个班每周有3节体育课,几乎每节体育课他们都会练习抵杠。抵杠运动成了他们边防疫、边锻炼的好方式。柏俊说,在疫情防控依然不能放松的当下,人们不能仅仅专注于学习和工作,还应该搞好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