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赚钱两不误——一位农民工代表眼中的脱贫新工作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周文冲、周闻韬 发布日期:2020-05-2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在家带娃还是外出务工,27年前,李绍玉做过一次选择。

(两会人物·图文互动)(1)带娃、赚钱两不误——一位农民工代表眼中的脱贫新工作

  5月14日,李绍玉(左二)在位于重庆彭水县高谷镇共和村的非遗扶贫工坊演示手工刺绣。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那时,丈夫已经在上海的服装厂打了3年工,劝她一起出去闯荡。可李绍玉拿不定主意:离家千里,夫妻俩从早到晚在工厂干活,不到1岁的女儿谁来带?

  女儿最终留在了重庆彭水老家,由老人帮忙照顾。李绍玉再回老家时,女儿已经3岁,见到她有些生分……

  回忆起早年打工经历,如今已成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李绍玉仍忍不住落泪。作为一位农民工代表,她近些年最关注的就是,在孩子成长关键期,父母怎样既工作赚钱,又兼顾照看孩子?

  她想到了老家的传统手工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

(两会人物·图文互动)(2)带娃、赚钱两不误——一位农民工代表眼中的脱贫新工作

  5月13日,李绍玉在重庆彭水荣玉苗绣工坊进行手工刺绣。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在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苗绣技艺源远流长。从8岁起,李绍玉就跟母亲一起学苗绣。她和丈夫是相亲认识的,送的定情物就是一副自己绣的鞋垫。

  苗绣虽然精致,却难以变成商品。当地妇女平时也绣些小物件,可谁也没把苗绣当成赚钱的活路。

  李绍玉发现,苗绣多是手工操作,在家也能生产,正好能成为农村留守妇女、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居家就业的新工作。

  5月14日,李绍玉来到重庆彭水县高谷镇共和村,准备进行入户调研。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两会人物·图文互动)(4)带娃、赚钱两不误——一位农民工代表眼中的脱贫新工作

  5月14日,李绍玉(右)来到重庆市彭水县高谷镇共和村,与村民进行交流。新华社发(黄伟 摄)

  用打工时期攒下的1万元钱,夫妻俩买了10台电动缝纫机运回彭水,开办苗绣工艺品公司,招收10多名当地留守妇女。钻研苗绣多年的李绍玉倾囊相授。

  苗绣几天就能上手。经过培训,过去在家几乎没有务工收入的农村妇女当起了绣娘,利用农闲时间,绣起了鞋垫、香囊等小物件,苗绣工艺品公司回收销售。一些技术熟练的绣娘,每月能有近千元的收入。

  从2016年至今,李绍玉已累计培训2000多人。仅在去年的东西扶贫协作项目中,李绍玉就培训了160多名贫困群众,其中50多人学成后实现居家就业。

  35岁的贫困户张小容,因为丈夫意外受伤不能劳动,一个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经过培训,现在她在苗绣工艺品公司上班,下班回家后还要加班绣香囊,每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70多岁的婆婆有一次专门来公司看她,回家后再也不让儿媳妇洗碗,怕伤到儿媳妇做苗绣的双手。张小容说,能在照顾家人的同时增加收入,给了她坚持的希望。

(两会人物·图文互动)(5)带娃、赚钱两不误——一位农民工代表眼中的脱贫新工作

  5月13日,李绍玉在重庆彭水荣玉苗绣工坊整理苗族服装和头饰。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为了让更多农村妇女接触到苗绣,在当地扶贫部门大力协助下,李绍玉把苗绣非遗扶贫工坊开进了村里。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李绍玉调研发现,非遗扶贫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创意产品少、顾客受众小,难以提升销量。“只有市场打开了,销售跟上了,贫困群众从事非遗扶贫产业的收入才能持续得到保障。”李绍玉说。

  今年全国两会,李绍玉建议进一步加大扶持、激发“内生动力”,助推贫困地区建设非遗扶贫工坊,提升工人技能,支持非遗扶贫产品在旅游景区中心商圈展销。

  “等居家就业发展好了,以后在农村,可能就再也不需要在带娃和工作中选择了。”李绍玉说。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