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庭院矗立在道路两边,一片片青砖碧瓦将庭院勾勒得错落有致,一块块鲜艳醒目的农家乐牌子传递出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信息……走进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蓬勃发展的气息扑面而来。
距离西宁市51公里的边麻沟村,是一个汉、藏、蒙古等多民族聚居的村庄,全村162户612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70%。在村党支部书记、藏族汉子李培东的带领下,边麻沟村快速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幸福村。
抓党建促发展
李培东是边麻沟村人,他有志气、脑子活,当过村会计,做过苗木育种生意、开过驾校。2011年,在群众推举下,已经把家搬到大通县城的李培东回到边麻沟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回村第二天,他就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号召大家团结一心,让村里的日子好起来。
全村耕地只有84.66公顷,种地肯定没出路。李培东多次出外争取就业项目,请来泥瓦匠、电焊工、厨师等给村民教技术,找好就业路子鼓励年轻人外出打工。仅仅一两年时间,村民们的收入明显提高。
可村里环境差、没秩序,仍是李培东心头的烦恼事。他想方设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在边麻沟村落地。项目下来后,他又自己垫钱租来推土机,先把自家不合规的房子拆了。
沥青路四通八达,农家庭院错落有致……雷厉风行的李培东感染了一大批人,边麻沟村也建成了环境优美的新农村。2014年,村两委班子换届,李培东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老百姓是土壤,基层党组织是根系。在上级党组织的支持下,李培东带领村干部,在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过程中,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注重培养年轻有为的农村党员,加强队伍建设。全村党员处处以身作则,村里创建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时,无论是修道路、安路灯,还是植树造林、帮困济贫,党员都走在前头。
李培东还带领党支部推进党政军企共建、美丽乡村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三位一体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发展苗木种植业、养殖业,群众收入不断增加,边麻沟村成为邻村争相学习的样板。
“支部是一盏灯,为大家照亮发展前行的道路;党员是一面旗,要敢于担当、敢于作为,带领全村人一起脱贫奔小康。”李培东说。
做活土地文章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边麻沟村的转变,离不开转变思路、创新发展。“再造绿水青山,让生态生金。”村两委班子认真谋划,征求全体村民的意见之后,最终确定利用村里的荒山荒坡,开发乡村观光旅游。通过打造乡村花海,引导和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农家种植养殖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努力走出一条依托生态文明建设助农增收的路子。
可是,要在山坡上种出花海可不是一个小工程。流转土地时,一些村民心里打鼓,担心这件事不能成。李培东带头将自己的近500万元资金投入到村集体事业中,鼓励村民以土地、资金多种形式入股,筹措花海建设资金,以农村休闲观光旅游产业为主导,通过开展农家乐、民宿、餐饮服务等经营活动,搞活村域经济,带动村民获益。
2016年,边麻沟花海景区正式开张迎客。让村民没有想到的是,当年,景区游客就达30多万人次,景点门票收入突破100万元。2018年,景区仅门票收入就达到410余万元,带动255户765名贫困人口持续增收,实现周边村民户均增收1.6万元。边麻沟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在奋斗中创新
边麻沟村火了,李培东和村两委把目光投向了更高质量的发展。李培东说:“这几年,青海许多农村都在搞‘花海’,这样下去我们这里就没有多大优势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创新。”
然而,创新谈何容易,有限的资源如何才能变出花样来?2019年3月,一则边麻沟花海景区的招聘启事引人注目,招聘的岗位有网络营销员、采购员、综合服务部部长、游乐场管理员等,入职的福利包括免费培训、通勤车、生日祝福、社会保险等。“要发展产业,就必须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有了人才,就有了创新的资本。”李培东说。
2019年8月,边麻沟村举办了“花海灯光节”,活动开幕当晚就有2万余人到景区参观。游客们纷纷在花海里的“灯光许愿树”下留影,热闹非凡。从高处俯瞰,美丽的花灯,明亮的圆月,让边麻沟村格外美。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李培东带领边麻沟村村民艰苦奋斗,将沉睡的荒山荒坡打造成了人人留恋的乡村“花海”,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的乡村振兴路子,真正实现了广大村民的小康梦。2019年,李培东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