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茶”铺就“黄金路”
来源: 张玉洁 发布日期:2020-04-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隘口村通过种植茶叶走上脱贫致富路,图为村民在采摘黄金茶。张玉洁图

  阳春三月,50岁的向天顺站在村里的万亩茶园中,眼前满山的茶园和特色民居融为一体。他摘下一片新叶说:“这片叶子,可以让村里人均增收上万元。”

  向天顺所在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隘口村,坐落在群山环抱的司马河两岸,村内土家、苗、汉3个民族的村民相处和谐。这里素有“百年苗疆茶谷”之称,至今还能看到明代湘西黄金茶交易遗址和专为茶叶边贸设置的“苗疆要塞”等历史古迹。

  在隘口村,向天顺颇有威望,不仅因为他是村支部书记,也因为多年来他带领村民共同奋斗,把村子从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

  地处深山的隘口村曾是典型的贫困村,改革开放之初,这里95%以上的村民生活在贫困线下。痛感家乡贫穷落后,向天顺立志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他考上大专,毕业后进入矮寨镇政府工作。

  向天顺发现,隘口村周边村子的茶叶产业渐成规模,当地百姓成功地通过种茶卖茶实现了增收致富。种茶在隘口村的历史同样悠久,但由于没品牌、没销路,村民种茶积极性不高,大多选择外出务工。这导致村子成了“空心村”,加重了发展乏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

  向天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振兴家乡,2009年他毅然辞去工作回到村里,拿出全部积蓄牵头成立了吉首市第一家茶叶专业合作社,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发动群众恢复茶园,种植本地黄金茶。

  为拓展销路,向天顺跑到怀化、长沙、重庆等地的茶叶批发市场和品牌茶楼一家家上门推销。功夫不负有心人,隘口村的茶叶凭借良好的品质逐渐得到市场认可。

  3年时间,隘口村依托130亩茶叶母本,把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4000多亩,其中可采茶园1800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2012年,吉首市按照“兴茶兴市、富市富民”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湘西黄金茶产业,推进“一人一亩茶园”脱贫计划,即农户开发一亩黄金茶,政府无偿提供茶苗2500株,每亩开沟撩壕奖补800元、深翻奖补200元、稻田开发奖补500元并连补两年,肥料补助100元。借此东风,隘口村又发展了6000亩黄金茶。

  2014年,向天顺被村民们推选为村支部书记。看准了黄金茶这个主导产业,向天顺带领村两委,不断向村民们宣传发展茶叶对全村的重要性。

  “村支部注册成立公司,整合相关涉农资金作为原始股份,与合作社签订入股协议。每年按照所占股资总额的比例分红,通过分红保障茶农的基本利益。”向天顺说,村支部每年还召集合作社专业技术人员对茶农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茶农掌握种植技术。不断壮大的村集体经济,使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深入推进,吉首市在选取产业扶贫样本时借鉴隘口经验,将茶叶作为精准扶贫的第一产业来抓,重点围绕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品牌打造、茶旅融合四大环节精准施策,出台茶叶奖补政策,注册“湘西黄金茶”品牌商标,并将隘口村和附近的贫困村合并为新“隘口村”。

  向天顺带领村民们继续努力,通过统一种植、统一培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让黄金茶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金饭碗”。2017年,依托茶旅融合,隘口村成功摆脱贫困,在外务工的村民也纷纷返乡种茶。

  如今,隘口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已由最初的50户发展到780多户3000多人,村内茶叶种植面积达15000多亩,合作社带动周边8个乡镇20个行政村种植茶叶6万多亩,上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种茶实现脱贫。

  70多岁的石明花老人曾是贫困户,她2014年加入合作社种植黄金茶,2019年家庭收入达到1.6万多元;“五保户”向荣毕种了1亩多黄金茶,每到采茶旺季,请工人帮忙,一天最少采茶13斤,合作社按不低于市场价收购,除去请工费,她家一天纯收入约680元……

  “乡村振兴离不开能人、好的平台和对的产业,有了这几样,村子想不富都不行。”向天顺说,“今年我们正着力打造‘隘口茶旅小镇’,探索‘三产融合’的新途径,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