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文化共筑民族之魂 着力打造古生民族团结美好家园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发布日期:2020-03-2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古生村村貌。 胡超摄  (资料图)

   古生村是洱海之滨众多白族村庄中的一个自然村落,隶属于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委会。古生村有2000多年历史,村子里民居古朴,街巷整洁,溪水环绕,绿树成荫,村中心的大青树有300多年树龄,建于明代的福海寺、凤鸣桥,清代的古戏台、龙王庙等文物古迹至今保存完好,村内古桥、古庙、古树、古戏台,古色古香,到处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一派千年古村的风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39户,总人口1842人,白族占98%以上,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洱海边的古生村,与古生村的群众亲切座谈,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有很好的生态环境,一定要珍惜,洱海保护治理很有成效,看到了洱海让人留连忘返,但保护形势严峻,不能盲目乐观,要落实好各项保护治理措施,不能松懈,立此为照,过几年再来看,希望水更清澈。”古生村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准确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牢记嘱托筑牢思想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到古生考察后,大理州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扎实推进古生村的保护和发展。古生村以“建强班子、建强阵地、提升素质、激发活力”为抓手,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思想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乡村建设的前提,通过召开户长会、村民大会等形式,利用黑板报、广播等宣传方式,把习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宣传到古生村每家每户。党员干部一条心,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相互支持、相互帮助、遇事共商,充分调动了村民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筑牢了全村团结发展的基础。

   二、生态优先守住青山绿水

   总书记来过之后,古生村村民们环保意识提升很大,生活方式改变很大,保护洱海的力度也更大了。他们主动放弃了养猪、养奶牛,对其他家禽实施圈养,尽可能减轻禽畜养殖给洱海带来的污染;家家建好了“三格式”化粪池,户户配备垃圾桶,垃圾做到日结日清;设置垃圾收集员、河道管理员、滩地管理员,合理划分责任区,定人、定时、定点保洁,古生自然村理事会适时通报各家环境整洁情况;村民们用白族语言编排了洱海保护大本曲,在村内广为传唱,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2015年以来,古生村把保护洱海“母亲湖”作为留住乡愁的生命线,以洱海保护治理项目实施为重点,切实加强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营造优美整洁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成化粪池500余座,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村落污水收集管网扩面建设,对古生村430多户村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实现到户收集全覆盖;建成4个多塘系统和17个拦污闸和4个沉淀池,有效净化农田尾水。

   三、传承特色留住乡愁

   古生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的要求,始终围绕民族文化这个血脉不动摇,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着力抓好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挖掘、发展。

   一是突出白族建筑风貌。对村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戏台、福海寺、凤鸣桥、龙王庙等古建筑,采取修缮加固、消除火灾隐患等措施加以保护;对有较厚重历史和民族文化底蕴的白族民居古院落进行挂牌保护和大门改造,使其保持原有历史风貌。严把村民建房规划选址,严控建筑布局和建筑风貌,为农户建房无偿提供3至4套白族民居建筑图纸;拆除对文物古迹保护有影响的3户建筑,查处制止4户农户的违规建房行为;严守耕地红线,保护田园风光,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1220亩。充分利用村头村尾、村心主干道及环海路墙体,彩绘民族团结文化墙,展示古生人的精神风貌,提高村民自豪感及责任感,充分展现古生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生产生活风貌,白族建筑典型特征得到彰显。

   二是保护发展民族文化。充分利用村内广场和学校平台,发挥民间艺术队和传承人的优势,开展了善行义举榜评选活动和中华传统美德宣传教育活动,开设古生村“道德讲堂”,开展“话传统、忆乡愁”节日活动、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和周末文化演出活动,展示古生悠久的民族文化。通过“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教育。设立民俗文化展馆,打造民族文化长廊,开设民族文化、民族团结、白语教学等课程,进行民族歌舞、白族特色手工艺培训,使传统民族文化在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中得到更好发展。同时,积极鼓励引导村民将民族语言、歌舞、生产技艺、节日庆典、婚丧习俗融入日常生活,于细微之中身体力行传承民族记忆。通过开展白族对歌、跳民族舞蹈、举办“本主节”、“放生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乡村民族旅游的文化特色和吸引力,每年接待中外游客约10万人次。

    四、改善民生提升人居环境

   古生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民族地区的重点是发展”的指示精神,村党支部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突出古生村的优势和特点,将少数民族政策落到实处,不让一个村民掉队,将古生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民居有特色、白族文化得到保护传承、民族团结和谐共融的示范村、特色村。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白族特色村寨建设为载体,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各级共投入5000余万元,现已完成32个项目建设,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实施了村庄道路硬化及村心路提升35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7盏,铺设人畜饮水主管1800米、支管890米,修建化粪池500余座,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村落污水收集管网扩面建设,对古生村430多户村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实现到户收集全覆盖;建成4个多塘系统和17个拦污闸和4个沉淀池,有效净化农田尾水;建成村中心广场、老年活动中心、菜场、村口牌坊、村民议事中心、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室、村史馆等公益设施,增强了古生村发展的动力。

   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充分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利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种养业,鼓励村民优化种养结构,积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古生村1220亩农田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标准,扶持和发展具有白族特色、地域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农产品10户,提高经济效益,达到村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状况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增强。2017年古生村人均纯收入14202元,2018年人均纯收入15779元,同比增长10%。

   三是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古生村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全村农业人口“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为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为95%,让村民医疗、养老有保障;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建设了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各种矛盾纠纷都能在村内得到及时调处和化解,邻里之间和睦友好,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科学疏导节假日交通,节假日日均1200多人次的游客得到科学管控、合理分流,让村民共享村落保护的实惠、发展的效益,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局面。

   五、强化自觉和睦乡风民情

   古生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民族工作的关键是团结”的指示精神,强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严格实行“一个党组织负责、一个团队落实”的责任体制,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促村建。建立镇、村、组、党员(村民代表)、农户五级责任制,让《村规民约》、《民族团结公约》上墙,成立古生村村民理事会和村庄保护建设管理促进会,引导村民自己建设、自己管理、自己监督、自我提升,组织45岁以下的男性党员,成立义务治安巡逻队,及时发现和消除村内的治安和消防隐患。健全村级财务管理、“一事一议”等制度,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评选,让村民唱主角、当主力,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者。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制作民族团结宣传纪录片,创建民族文化宣传长廊,制作民族团结示范标识牌匾,促进民族共融发展。用村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歌舞表演、广播、微信、短信、宣传栏、宣传标语等,讲好村内好人好事,有5户村民自愿将自己家的宅基地让出来扩宽村心道路。各民族团结进步已成为全村人民的共识,村民间互敬互爱蔚然成风,大家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以实际行动珍惜和巩固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古生村各族群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始终做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各族干部群众亲如兄弟,凝聚团结的力量、发展的力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团结和谐发展之路,成为民族团结的典范。(供稿:大理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