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学生在中国的日子
来源:新华网 杨思琪 吴晓颖 陈席元 发布日期:2019-11-2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近年来,越来越多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逐梦、圆梦,在寻常生活中,与中国百姓共享开放带来的获得感。

  美国小伙儿的中国“活法”

  这是美国小伙从云在成都的家中(11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吴晓颖 摄

  早上8时刚过,四川成都。32岁的美国小伙从云在家中泡好一杯大红袍,端坐在电脑前,调整摄像头、开启麦克风,用一口顺溜普通话开始一天的工作——和团队录制视频课程,回答用户提问。

  从云说,他希望打造一座“汉语王国”,用“立体成像”方法,让外国人学汉语变得简单、快速。他研发的学习网站——汉语蓝图,已经制作完成600多个教学视频,拥有6000多名使用者、近700名付费用户。

  8年前,从云还在美国一家乐器商店卖鼓,“虽然喜欢那份工作,但觉得没什么前途。”

  在朋友的建议下,从云来到北京寻找发展机会。跟随乐队在四川巡演时,他被成都乐观包容、开放友善的城市性格吸引,决定留在成都。

  2014年,从云进入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正式学习汉语。起初,他常为记不住汉字而苦恼。慢慢地,他摸索出门道:把拼音的声母、韵母、音调和字形的偏旁部首重新排列组合,分别对应谐音或意义相关的人物、场景、行为。这样,只要记住某个场景或人物,就能记住汉字的读音、字形和意义,再逐渐扩大到词语和句子。

  这套自创的学习方法,让从云短短2年就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中的6级考试。他和朋友决定将学习“秘籍”推广,帮助更多外国人学习汉语。

  以往在成都,外国留学生毕业后想要留在中国工作、实习或创业,至少要有2年相关工作经历。2017年,成都市出台“产业新政50条”,根据新政,外国人只凭中国高校毕业证,申请2至5年有效期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便可进行毕业实习及创新创业活动。从云成为首批拿到四川省“创业签证”的外国人,创业之路驶入快车道。

  “在中国,我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从云说,两年来,他的创业项目在四川省创业大赛中获奖,创业团队从2个人发展到10多人。打理网站、优化课件,周末约好友一起吃火锅、打架子鼓……是这位美国小伙在成都的新生活。

  “俄罗斯媳妇”与“中国妈妈”

  2017年底,俄罗斯留学生周美凝(右)与中国小伙周帆结婚,成了“中国媳妇”。这是周美凝与丈夫、儿子合影(11月4日摄)。 新华社发

  中午12时,黑龙江哈尔滨。周美凝结束了一天的课程从学校回家,等待她的是一桌丰盛的中国菜。

  2016年,周美凝从俄罗斯伊热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当时同时面临就业和深造的多个机会。她毫不犹豫地选择来中国留学。

  “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不仅能学到新知识,还有很多工作机会。”周美凝成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攻读管理工程专业。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俄罗斯留学生周美凝(右)向辅导员吴晖晗了解留学生相关政策(11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麻辣烫是迷你版的火锅,中国奶奶跳广场舞是把楼下广场变成了健身房……”周美凝喜欢上了中国。

  2017年1月,利用假期北京旅游期间,周美凝遇到了中国小伙周帆。精通俄语的周帆当起了义务导游,两人一见钟情相谈甚欢,几个月后便决定结婚。

  “结婚登记流程很简单,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为我开了一份单身证明,我们就去民政局登记了。”周美凝说。

  回想起第一次和公公婆婆见面的场景,周美凝仍有些激动。“他们问我的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问我毕业之后的打算、准备生几个孩子……我觉得像面试一样,很紧张。”后来她明白这是中国习俗,也更加懂得“成家”所蕴含的责任。

  去年5月,周美凝夫妇迎来一个可爱的儿子。为了照顾小孙子和仍在上学的儿媳,公公婆婆从南京搬到了哈尔滨。

  一直以来,周美凝给婆婆叫“中国妈妈”。“中国妈妈”除了帮忙带孩子,还把家里收拾得十分妥帖,炒得一手好菜,有红烧肉、炒米粉、狮子头……这是在俄罗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在婆婆心里,儿媳就像女儿一样。

  周美凝说:“在中国,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太幸福了。”

  印度“外专”的“不满足”

  11月23日晚,江苏大学第九届国际文化节落下帷幕,王江润结束了一天的忙碌。

  这是王江润在江苏大学第四届追求卓越论坛演讲(2016年11月18日摄)。 新华社发

  王江润来自印度海滨城市维沙卡帕特南。2006年,他来到江苏镇江求学,在江苏大学获得了临床医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2015年,他被学校聘为外国专家,负责留学生管理事务。每年国际文化节闭幕式上的中外学生才艺表演大赛,是他工作的“重头戏”。

  “今年才艺表演的冠军是一支中外联合乐队,我们鼓励中外学生组队参赛,这样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带来不一样的体验。”王江润说。

  早在2011年,王江润作为学生代表参与了第一届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他很快发现自己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天赋,开始积极投身学校各类海报、宣传册的创意设计与活动策划。

  这是王江润(前排右四)和同事在江苏大学教职工合唱比赛上演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9月29日摄)。 新华社发

  随着留学生规模逐年增长,国际文化交流在校园里蓬勃发展。江苏大学国际文化节从每年5月开始,到11月结束,持续半年之久,活动影响也从校内辐射到校外,吸引很多市民参加。“我们每年都准备5000份‘文化护照’送给大家,今年半小时就领完了。”王江润说。

  “我们对来华留学生培养的目标是‘了解中国,成就自我,贡献世界’。在王江润身上,我们感受到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对中国的热爱。”江苏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高静说。

  如今,王江润还负责管理13个留学生社团,留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都可以寻求社团或者学校的帮助。

  这是王江润(中)和其他留学生同学参加镇江市国庆招待会(9月30日摄)。 新华社发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8年,来华留学人数增长至49.2万人,中国接收留学生的单位从690所增加到1004所,其中接受正式学历教育的留学生占比超过52%。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我不满足于做一个‘中国通’,我想在留学生群体中更好地宣传中国,让他们充分了解中国,爱上中国。”王江润说,未来他还希望介绍一些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