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和西藏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高原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历史上汉藏通道沿线语言、艺术、考古和历史等方面的研究,高原丝绸之路沿线的多民族关系和互动研究等议题展开了交流。
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界提出了“高原丝绸之路”这一学术概念。经过多年持续研究,学界得出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高原丝绸之路”最初源于唐蕃古道的开辟。唐宋元明清时期青藏高原通往中原地区交通要道的相关情况,已成为民族史学界和藏学界经久不衰的学术研究重点。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霍巍表示,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就高原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展开深入研讨,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西藏大学文学院院长桑木旦表示,“高原丝绸之路”既是商贸流通之路,更是文明与文化交流之路,推动了高原沿线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民族融合。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教授吕红亮表示,近年的考古学研究表明,至少自公元前1500年开始,青藏高原就已经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发生联系。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5世纪,高原丝绸之路的联通范围有所扩大。值得注意的是,畜牧业在高原丝绸之路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在河南大学民族学研究所教授齐德舜看来,宋代笔记中的吐蕃文献数量庞大,对宋代正史资料中的吐蕃文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补充作用,是宋代吐蕃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史料来源。宋代笔记中的吐蕃文献还可以与正史资料进行互补互证,拓展宋代吐蕃断代史的研究空间。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巴桑旺堆依据藏文文献中的记载,结合考察汉藏通道沿途的相关民间传说、石刻佛像遗址以及新发现的考古成果,对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汉藏通道走向分别进行了梳理。兰州大学教授宗喀·漾正冈布系统梳理了藏红花这一青藏高原重要贸易产品的来源和产地,以及藏红花在世界各种传统医学中的使用情况。他提出,20世纪以前存在一条将青藏高原与欧亚大陆联通在一起的以藏红花、麝香、黄金、大黄、盐等为主要贸易商品的通道,可称之为“藏红花之路”或“麝香之路”。
(编辑:闫若之)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