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民族地区的高校来说尤为重要。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推进理念、手段、方法的创新,将注重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落到实处,需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以下简称“黔南民族师院”)作为国家民委命名的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运用贵州省总结提炼的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监督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明确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向,抓好工作部署,强化教育培训,层层压实责任,紧盯职责分工,切实将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丰富内涵写进立德树人的奋进篇章。
黔南民族师院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准确把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丰富内涵,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整体设计,树立人文化的理念,运用大众化的方式,打造实体化的载体。具体从以下5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学习教育上下功夫。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把党和国家有关民族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引导各族师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是注重素养能力的提升,在培训上下功夫。通过举办报告会和培训班,将专题学习与研讨相结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高等教育、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实现师生学习培训全覆盖,提升理论素养、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培养“四有”新人目标融为一体,并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是强化思想引领,在统筹推进上下功夫。围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三进”工作,打造室内室外、线上线下、课前课后、校内校外、党政团学联动的“思政教育综合体”,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体系。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让“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不仅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在校园落地生根,还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跟随毕业生到社会上开花结果。
四是坚持把科研成果和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助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上下功夫。近年来,黔南民族师院针对定点帮扶的人口较少民族贫困村探索实施“校农结合”模式,以实际行动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助推毛南族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得到当地百姓的充分认可。学院还组织双语宣讲队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让党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
五是树立人文化的理念,在创新载体上下功夫。从加强领导到注重教育、培育典型,黔南民族师院注重服务社会、助力脱贫攻坚,运用大众化的方式,打造了以“十大行动”为代表的实体化载体,即以宣传精神行动、传播知识行动、教育教学行动、落实政策行动、传承文化行动、深入研究行动、营造环境行动、多彩活动行动、助推脱贫行动、典型示范行动为载体,组织管理、教学科研、实践实训、服务育人等并举,建立起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长效机制,取得了良好成效。近年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开设的“民族文化”栏目获评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建成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的“五星思政党建广场”,被命名为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获评“贵州省优秀校园文化育人基地”。
【作者杨未系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陈佳湘系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本文系贵州省“三大战略行动”重大专项招标课题“‘五步工作法’在贵州脱贫攻坚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编号:19GZZB04)阶段性成果。】
(编辑:牛锐)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