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婧姝) 8月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策划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好手艺展开幕式以及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据介绍,中国好手艺展每两年举办一次。本届展览得到工艺美术行业的广泛响应,上至90岁高龄的手工艺人、下至在校学生,都踊跃地提交了作品。组委会历时7个月,从全国2000余件申报作品中遴选出“中国好手艺”作品100件(套),奉献给广大观众。
本次展览结合时代要求,按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的价值导向,创造性提出了“材美、工巧、器韵、时宜”四大标准。“材美”即秉持自然、绿色、和谐理念,珍惜材料、巧用材料,彰显材性之美;“工巧”即工艺独具匠心,能恰到好处地服务于实用功能和审美意图;“器韵”即作品有格调、有气韵,整体统一完美;“时宜”即时尚、新颖,时代感强。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祝东力说:“中国好手艺展的举办,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积极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一个重要举措。”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说:“在征集和评审作品时,我们严格遵照学术要求,强化文艺批评功能,遴选出思想先进、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好作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给当前工艺美术创作树立标杆,推出好的作品来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开幕式结束后,活动主办方在中国美术馆召开了第二届中国好手艺展学术研讨会,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本次展览作品展开了文艺评论。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中国好手艺展用优秀作品反映了时代呼声,展现出民族精神,以“陶冶高尚情操,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为理念,在全国手工艺的创作和生产领域起到了风向标作用。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8月11日。
《丝路锦绣》
作者:金家虹
取材于丝绸之路上出土的织锦花样,以画家谢振瓯的作品《锦绣中华》系列纹样为蓝本进行刺绣创作。该作品融合锁针、打籽、盘金、虚实乱针等传统针法与现代针法,在延续了杭绣闺阁刺绣风格的同时,充分吸收其他艺术品类的精髓,着重体现了各种针法的肌理和立体效果。作者运用点线、细线、粗线、亮线等各种不同的线条,以块面组合的形式为古典艺术形象带入现代感,层次分明、素而不俗,展现了杭绣艺术的博大精深。
《玄机》
作者:刘正花、曾丽
一幅具有地域特色的贵州苗绣作品。该作品采用苗族衣袖上的刺绣纹样,经由当代设计和再创作呈现出当代艺术特色。苗绣的历史悠久,其装饰纹样夸张,既着意于对生机勃勃的客观对象的表现,又体现出梦境般的幻想色彩。苗绣常不按照真实物体的颜色配色,而是按其民族审美要求,大胆而灵活地对色彩加以运用。其色彩讲究冷暖对比,注重在强烈的对比之中取得一种色彩的协调,造成古朴而又绚丽多彩的效果。在该幅作品中,作者将普通的桑蚕丝线均分成1/4细线,巧妙加入滑丝处理,令作品更加精致华丽。
《乌兰牧骑》
作者:冯晓丹
作品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拓展了蒙古族传统皮雕的表现领域。作品中的人物都在歌唱中,质朴中洋溢着乐观向上的精神。整幅作品人物生动,雕刻细腻,色彩浓郁,镂空定型,凹凸压制感分明,立体感强,较好地凸显了蒙古族皮雕的工艺特色。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编辑:闫若之)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