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六个支撑点
来源:学习时报 李少华 发布日期:2019-07-3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必然选择。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不足,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要坚定不移贯彻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要求,解决新问题、培育新动能、厚植新优势,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强、生态美、农民富相统一,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中央和地方协同,健全绿色发展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分清事权、明确责任,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加快建立适应绿色发展需要的宏观调控、资源配置、生态补偿、项目支持、金融扶持、考核评价、责任追究、联合执法等制度体系,健全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体系,强化法律法规建设,调动政府、企业、农民、科研人员、社会力量绿色发展的积极性,使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要对现有农业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进行梳理和清理,凡是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都要尽快调整或废止,确保绿色发展制度“长牙”、法规“带电”、约束有力。

  融合和升级共促,做大做强农业绿色产业。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产业振兴必须以绿色为底色、底线。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推动农业绿色产业与工业、新型服务业融合,与旅游、文化、健康产业融合,加快用绿色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加强农村景观修复和生态化改造,提升“蛙鸣鸟叫”“养眼、洗肺”生态功能,实现山水林田湖草路统筹发展。建设绿色产业大数据和物联网平台,开展资源利用、面源污染、环境监测预警,对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产值、产业和资源消耗要坚决问责和追责。建设新型物流、发展农村电商,使绿色产业成为新型主体和广大农户增产增效、发家致富的增长点,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政府和农民共治,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是创新共治机制。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农村饮水、污水管网、垃圾分类存放、生态景观、村内道路、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等基础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大农民自主和合作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比重,对由农户自己负责的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适当给与补助;对由村民自治或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的村内环境、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公益项目列出支持清单,鼓励村级组织自主选择建设,充分激发农民通过辛勤和智慧劳动建设家园的参与感、获得感,体现特色化,避免同质化,减少政府大包大揽,切实构建乡村振兴中政府与农民共建、共管、共治的长效机制。这既是人居环境整治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建立的重大机制。二是抓好突出问题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直接关系农民群众生活品质,要把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不断抓出成效。根据中央要求,当前要突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构建长效管护和运营机制,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让农民生活质量的“里子”和农村环境的“面子”都好起来。三是防治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目前全国600多个大城市中约有1/4的城市被迫将解决垃圾危机的途径延伸到乡村。要坚持内源外源共治,对农村地区的污染严格监测,对偷排乱排企业坚决查处、取缔关停,防止农村成为众所周知的垃圾转移“第三世界”。

  存量和增量并举,大幅增加绿色发展资金投入。按照调整存量、争取增量、改革扩量的思路,构建财政有限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投入的绿色发展多元投入格局。在调整存量方面,调整“三农”资金支持重点,推动农业补贴、生态补偿、科技研发、项目投资、金融贷款等主要投向特色种养、质量提升、循环利用、污染治理、智力培训等方面,建立财政资金分配与农业绿色发展绩效挂钩的机制。在争取增量方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决土地出让收益长期以来“取之于农、用之于城”问题的重要指示,调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做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农业污染治理投资蛋糕。以2015—2018年4年间全国土地出让收益年均4.55万亿计,调高10个点,每年可为“三农”增加4000多亿资金投入。在改革扩量方面,加快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红利,建立农村“三权”抵押物评估体系,探索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实现形式;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依法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闲农房、零散用地及宅基地等,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对工商企业实行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支持,吸引工商资金投资绿色产业。

  生产和监管并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狠抓产出来和管出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要求,加强源头治理、全程监管。建立生产者农资采购和施用台账,对规模生产主体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全程、可视管理,推动国内外农产品同标、同质,建设全国性、区域性和田头三级产地市场体系,加快现代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引入互联网和电商销售机制,根据耕地质量等级优化生产布局,打造成本低、产品安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的绿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到2022年,初步实现“四高一强”目标。二是强化中央督查威慑。建立规模主体、生产基地和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每年按照一定比例抽查,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生产假劣农资和施用禁用农兽药的违法失信行为进行重惩,营造不敢违法不愿失信不想超施的氛围。三是开展第三方评价。第三方机构定期开展暗访检查,鼓励投诉举报,设立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创新和推广同步,加快绿色发展技术供给。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破解传统模式粗放增长长期积淀的问题,用问题倒逼创新,在高起点上发力: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加强绿色发展战略性、基础性研究,增强科技能力。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绿色发展共性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发,促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试点示范和技术推广一体化。改善创新环境,改进评价导向,营造敢于创新、便于创新、乐于创新的氛围,切实增强绿色发展科技支撑。二是提升主体智力。针对多年来各级行政管理干部、科技服务人员、生产经营新型主体等习惯于数量增长、高成本增长的实际,实施绿色发展富脑工程,加强绿色发展理念、产业政策、技术模式、绿色消费等培训。三是加快绿色发展技术推广。启动实施国家绿色技术推广工程,发布绿色技术名录,加快配套成熟技术应用,淘汰更新老旧技术,并对各类示范主体给与一定补贴,加快构建各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产业和区域格局。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