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我国西北牧区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沙孜湖夏牧场,上万只粉红椋鸟发动一轮又一轮“空袭”,将蝗虫“收割”殆尽,还草原以安宁与生机。
这个夏天通过“生物治虫部队”防治草原蝗灾的不仅是这里。在新疆哈密东天山草原,入夏以来,数以万计的粉红椋鸟迁徙至此栖息繁殖,捕食蝗虫,有效控制了蝗虫对草原的侵蚀,使草原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和平衡。
“自从粉红椋鸟来这里安家后,草场上的蝗虫逐渐销声匿迹。”塔城地区蝗鼠测报防治站站长刘程才说,每年夏季大约有43万只粉红椋鸟前来栖息繁殖,守护当地80多万亩草场。
一直以来,灭蝗是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新疆各牧区尝试过飞机喷药防治,不但成本高,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20世纪80年代,新疆开始着眼生物防治,通过人工堆放石巢和修建永久性砖混结构鸟巢,招引粉红椋鸟迁徙至此,“狙击”蝗虫。
粉红椋鸟属迁徙性候鸟,冬季栖息在欧洲东部及亚洲中西部,5月后开始迁徙到我国新疆繁衍生息,每年繁殖一代。一只粉红椋鸟一天能捕食120至180只蝗虫,可以保护两亩草场避免蝗害,是新疆草原生态防治的主力军。
如今,为保护这些“灭蝗功臣”,新疆塔城、哈密、伊犁等地在草原上搭建各类鸟巢,并建立保护基地,为迁徙至新疆的粉红椋鸟提供安定、良好的环境。
(编辑:李鹏臻)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