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记者从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贵州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上获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贵州省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对外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
开放理念不断深化。20世纪80年代,贵州省以开放促开发的理念初步形成。20世纪90年代,贵州省提出“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新思路,把开放提升到全局发展的战略高度。1993年,贵州省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南下、北上、西进、东联,以南下为重点”的开放带动战略。2016年8月,国务院批复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贵州省对外开放实现大踏步前进。
开放通道加快完善。贵州省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三不沿”状态正转变为近江、近海、近边“三临近”发展优势。目前,高速公路出省通道达18个、铁路出省通道14个、高铁发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通航机场实现全省市(州)全覆盖;北入长江的乌江高等级航道实现通航,我省成为西部地区连接华中华南的枢纽和贯通“一带一路”的重要陆海连接线。
开放平台渐成体系。全省“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成为贵州省对外开放的主要载体。深入推进开发区改革,全省64个开发区列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口岸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以贵阳龙洞堡机场口岸为主导、遵义新舟机场和铜仁凤凰机场临时口岸为支撑的“1+2”对外开放口岸。贵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等开放活动影响力日益扩大。
经贸合作稳步扩大。1978年,全省进出口总额仅为1645万美元,2018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实现76.03亿美元,是1978年的462倍,年均增速达到17%。目前,已形成白酒、轮胎、肥料茶叶、手机、吉他等知名出口品牌。1984年,我省首次利用国外政府借款61万美元。1985年,我省直接利用外商投资148万美元、实现零的突破。2018年,实际利用外资44.86亿美元。一大批优强企业加速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全省“走出去”企业达到142家。经贸往来更加密切。
现代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茶、食用菌、蔬菜、生态畜牧等12个特色优势产业风生水起,我省正加快建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等重要城市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2018年,农村产业革命带动农业增加值增长6.8%,增速居全国第1位。以制造业为重点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风起云涌。2018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0.6%,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5%。全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5%以上。
开放扶贫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式扶贫试验区,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格局进一步完善。东西部扶贫、定点帮扶、社会帮扶、国际减贫合作等工作不断深入。东部帮扶省市两年投入我省财政帮扶资金34.44亿元。全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企业达4522家,居全国第5位。恒大、万达等企业帮扶贵州省成为全国典型。世界银行贷款3.5亿美元、法国开发署贷款1亿欧元联合融资支持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开放环境持续优化。坚持把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作为引进先进生产力、推动现代产业发展、提升比较优势的重要抓手,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全面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及变更实施备案制,建立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申请“一窗受理”制度和出口退税便利化工作机制,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实施通关便利化政策,与全国口岸实现通关一体化,进出通关时间大幅缩短。颁布实施《贵州省外来投资服务和保障条例》。
贵州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设立以来,贵州省先后出台《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规划》“三区一环境”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以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文件,搭建了开放体制的“四梁八柱”。
(编辑:张雪娥)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